
(1).滿田;連片。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詩》之六:“昔聞 東陵 瓜,近在 青門 外。連畛距阡陌,子母相鈎帶。” 唐 湛贲 《日五色賦》:“祥光旁燭,偏宜連畛之瓜;瑞彩下臨,更并建社之土。” 宋 梅堯臣 《希深所居官舍新得府相蔬圃以廣西園》詩:“煙畦偶連畛,蕙圃得增墟。”
(2).接連不斷。 唐 柳宗元 《送辛生下第序略》:“其沉沒厄困之士,闔戶塞竇而得榮名者,連畛而起。”
“連畛”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ián zhě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田地連片
指田地連綿成片,形容範圍廣闊、界限相連的景象。例如三國魏阮籍《詠懷詩》中“連畛距阡陌,子母相鈎帶”,描繪了瓜田阡陌交錯的場景。
接連不斷
引申為事物連續不斷的狀态。如唐代柳宗元《送辛生下第序略》提到“沉沒厄困之士……連畛而起”,形容人才輩出的景象。
詞源
“連”意為連接,“畛”原指田間分界的小路,合指田地相連,後擴展為連續不斷之意。
文學引用
宋代梅堯臣在詩中用“煙畦偶連畛” 描述菜園與農田相連的景緻;唐代湛贲則以“連畛之瓜”比喻祥瑞之象。
“連畛”既可具體指代田地連片的自然景觀,也可抽象表達事物連續的狀态,常見于古典詩文。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背景,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及相關詩詞注解。
連畛(lián zhù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連續的紋理或花紋”。它通常用于描述具有連貫、連續而有序的藝術圖案或紋理。
連畛的部首是“田”(tián),表示與田字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8,分别由“二”(èr)和“丿”(piě)組成。
連畛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形态變化比較少,所以沒有繁體形式。
在古時候,連畛的寫法是略有不同的。它的字形更加簡潔,由“車”字旁和“田”字旁組成。
1. 這幅畫作采用了連畛的紋理設計,給人一種連續流動的感覺。
2. 這塊玉石上刻有精美的連畛圖案,非常吸引眼球。
- 連續(lián xù):表示事物的延續不中斷。
- 畛域(zhèn yù):表示田地的邊界或範圍。
- 數連畛(shǔ lián zhùn):表示連續的數字或數列。
- 連續(lián xù):表示事物的不間斷,與連畛有相似的意思。
- 連貫(lián guàn):表示事物之間有着無縫的連接或銜接。
- 零散(líng sǎn):表示事物分散、不連續。
- 斷裂(duàn liè):表示事物中斷、不連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