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讓的意思、廉讓的詳細解釋
廉讓的解釋
(1).清廉遜讓。 漢 王符 《潛夫論·遏利》:“世人之論也,靡不貴廉讓而賤財利焉,及其行也,多釋廉甘利。”《北史·裴駿等傳論》:“ 文舉 之在 絳州 ,世載清德,辭多受少,有廉讓之風焉。” 宋 範仲淹 《答手诏五事》:“貪冒者廢之,趨附者抑之,如此,則多士知勸,各生廉讓之心。”《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卿之廉讓,有過於兄,朕心嘉悅。”
(2). 廉泉 、 讓水 的并稱。喻指風俗醇美之地。詳“ 廉泉讓水 ”。
詞語分解
- 廉的解釋 廉 á 堂屋的側邊: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氣節)。 不貪污:廉潔。廉正。廉明。 便(俷 )宜,價錢低:物美價廉。 察考,訪查:“且廉問,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論之”。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 讓的解釋 讓 (讓) à 不争,盡(媙 )着旁人:讓步。讓位。謙讓。 請:讓茶。 許,使:不讓他來。 任憑:讓他鬧去。 被:讓雨淋了。 索取一定代價,把東西給人:出讓。轉(僴 )讓。 閃避:讓開。當仁不讓。 責
網絡擴展解釋
“廉讓”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清廉謙讓
指個人在道德品質上保持廉潔無私、不貪圖利益,同時具備謙遜退讓的美德。
- “廉”指廉潔自律、不貪污受賄;
- “讓”指謙讓不争,尤其在權力和利益面前保持克制。
這一含義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官員和士人的道德要求,如《潛夫論·遏利》中提到“貴廉讓而賤財利”。
二、引申含義
- 指代風俗淳美之地
源自“廉泉”與“讓水”兩條河流的典故。
- 據《南史·胡諧之傳》記載,南朝範柏年以“廉泉讓水”比喻家鄉梁州(今陝西境内)風俗淳樸;
- 後世用“廉讓”或“廉泉讓水”代指民風高尚的地區。
三、文化背景
- 道德倡導:儒家文化中,“廉讓”與“仁義禮智信”并列,強調個人修養與社會責任;
- 曆史應用:常用于贊頌官員或賢士,如《醒世恒言》中“三孝廉讓産立高名”的故事。
四、示例用法
- 形容人物品質:“有廉讓之風”(《北史》);
- 描述地域文化:“居廉讓之間”(《南史》)。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典故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潛夫論》《南史》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廉讓的意思
廉讓是指寬容、謙讓、不争名利的品德和行為。一個廉讓的人在面對争執和利益沖突時,願意主動退讓,不計較自己的得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廉(部首:廣,5畫)+ 讓(部首:讠,7畫)
來源和繁體
廉讓這個詞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這句話原意是指一個人到了四十歲時,應該能夠識别和避開惡行,完成自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使命。
繁體字為「廉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廉讓」以篆書為基礎,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現代字體相似。
例句
1.他在領導崗位上始終保持廉讓的态度,深受員工的尊敬。
2.身為父母,我們應該教導孩子要懂得廉讓,與人為善,互相謙讓。
組詞
廉潔、廉明、謙讓、寬容、退讓。
近義詞
謙卑、謙遜、謙虛、寬宏大量。
反義詞
争強好勝、自私自利、傲慢無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