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憐新厭舊 ”。喜愛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男性在情愛上的不專一。 明 高啟 《新弦曲》:“憐新厭舊妾恨深,為君試奏《白頭吟》。”《金6*瓶6*梅詞話》第八回:“婦人道:‘你還哄我?你若不是憐新棄舊,再不外邊另有别人,你指着旺跳身子説個誓,我方信你。’”《東周列國志》第三六回:“公子未得富貴,先忘貧賤,他日憐新棄舊,把我等同守患難之人,看作殘敝器物一般,可不枉了這十九年辛苦!”《紅樓夢》第七九回:“ 薛蟠 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憐新棄舊漢語 快速查詢。
“憐新棄舊”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最早見于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詞話》第八回,書中描述女性質問男性情感轉移的場景:“你若不是憐新棄舊,再不外邊另有别人。”。另一例出自《東周列國志》,晉文公與季隗的故事也體現了這一含義。
該成語反映了傳統社會對情感忠誠的重視,常用于文學批評或道德勸誡。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事物(如物品、愛好)的喜新厭舊态度,但核心仍以情感領域為主。
《憐新棄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看重新事物,抛棄舊事物。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心和舛,筆畫總共有11畫。
《憐新棄舊》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周易·乾》:“乾道,愚昧之謂憐。”後來,憐新棄舊成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喜歡新事物而忽視舊事物的現象。
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憐新棄舊」。
在古時候,憐新棄舊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化。《康熙字典》中将憐字寫作“吏”,舛字寫作“荒舛”,其中的“吏”和“荒舛”都是古代的異體字。
以下是一些使用《憐新棄舊》的例句:
一些與《憐新棄舊》相關的詞語包括: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