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連卷。《梁書·王筠傳》:“ 約 製《郊居賦》,構思積時,猶未都畢,乃要 筠 示其草, 筠 讀至‘雌霓連踡’, 約 撫掌欣抃曰:‘僕嘗恐人呼為霓。’”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未攀偃蹇桂,一臂連踡;不學 邯鄲 步,兩足匍匐。”
“連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長曲貌
指物體長而彎曲的形态,常用于文學描寫。例如:
卷曲盤繞
與“連卷”相通,強調卷曲、回旋的狀态。如:
該詞多用于古典詩文,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其引申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楚辭》《梁書》等古籍原文。
連踡(lían jú)是個漢字詞語,由“辶”和“進”兩個部首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5劃。
連踡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的原義是形容人的步伐連續而快速,如同踢踏舞一般。後來,連踡也用來形容連續不斷的鞭策或操作。
在繁體字中,連踡的寫法是「連踡」。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連踡的形狀和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它的舊寫形式是,首先寫一個“辵”字,然後位于辵字的正下方寫一個“臼”字。這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連踡的舊寫形式。
以下是連踡在句子中的例句:
1. 他連踡幾個跨欄,以赢得比賽。
2. 這個項目需要連踡多個步驟才能完成。
組詞:連續、踢踏、舞蹈。
近義詞:連續不斷、連珠炮。
反義詞:斷斷續續、停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