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息駕,收起車馬。 晉 陶潛 《讀史述九章·張長公》:“斂轡朅來,獨養其志。”《魏書·陽固傳》:“策 王良 以斂轡兮,命 風伯 以挾輈。”
“斂辔”是一個古漢語詞彙,通常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
“斂”指收起、約束,“辔”是駕馭牲口的缰繩。合起來字面意思是“收起缰繩”,即停止駕車前進的動作。
引申義與用法
常引申為“息駕”(停車)或“停止奔波”。例如: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古文賞析或仿古文學創作中,具有濃厚的文言色彩。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語境或相關詞彙演變,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注釋類文獻。
斂辔(liǎn qī)是一個漢字詞組,可以拆分為“斂”和“辔”兩個字。
部首和筆畫:
- “斂”字的部首是“攵”,總共有11個筆畫;
- “辔”字的部首是“辛”,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 “斂”字由“攵”(手)和“佥”(一起)組成,表示人們一起收斂,控制情感或行動;
- “辔”字由“辛”(辛苦)和“尾”(動物的尾巴)組成,表示控制牲畜的工具。
繁體:
- 繁體字“斂輜”與簡體字“斂辔”的意思相同。
古時漢字寫法:
- 在古代寫法中,一般來說是沒有分簡體和繁體的區别的。
例句:
- 漢朝時,皇帝的馬車常常有士兵來斂辔。
組詞:
- 收斂、收斂性、斂心、斂步、斂財
近義詞:
- 控制、克制、抑制、收斂、節制
反義詞:
- 放縱、放任、放松、放開、失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