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經營的商人。《荀子·修身》:“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閲不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清 張惠言 《與左仲甫書》:“夫用人之道,若良賈之息物然。陸而資舟,水而資車,故時用物而不匱。”
“良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良賈”指善于經營的商人,其中“良”意為優秀、出色,“賈”(讀音:jiǎ 或 gǔ)指商人。該詞強調商人具備商業智慧與經營能力,而非字面意義的“善良商人”。
核心特征
良賈具備敏銳的商業判斷力,能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如《荀子·修身》所言:“良賈不為折閲不市”(優秀的商人不會因虧損而放棄經營)。清代張惠言進一步以“陸而資舟,水而資車”比喻其善于根據環境調整策略。
延伸内涵
部分語境中(如《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良賈被賦予哲學意味。成語“良賈深藏若虛”形容真正有學識或財富的人低調内斂,如商人藏珍寶于無形,君子隱德行于謙遜。
讀音與用法
典籍/作者 | 原文引用 |
---|---|
《荀子·修身》 | “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閲不市。” |
《史記》 | “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
清代·張惠言 | “夫用人之道,若良賈之息物然。” |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荀子》《史記》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釋義(如滬江詞典)。
《良賈》這個詞可以分為兩個部分:“良”和“賈”。它的意思是指一個善良、誠實的商人。商人在經商過程中經營有道、與人誠信,不靠欺詐手段獲取利益,而是通過公平競争和優質商品赢得商業成功。
《良賈》的拆分部首及筆畫如下:
“良”:部首為“艮”,由重疊的兩個“止”字構成,共有7畫。
“賈”:部首為“貝”,由兩個“貝”字組成,共有9畫。
《良賈》一詞最早出現于《韓非子·商道》:“善賈者侈其貨而寡其志,閃其貨而鮮其義。”該詞意味着善良的商人可以在經商中取得成功。
在繁體字中,《良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寫法,古時候的《良賈》可以寫作“良賈”。這種寫法強調字形的古樸和傳統的書寫方式。
下面是一些使用《良賈》的例句:
1. 他是一個誠實守信、善良正直的良賈。
2. 這家商店的服務周到、價格公道,是一家良賈的代表。
3. 在商業競争中,隻有堅持誠信經營,才能成為真正的良賈。
組詞:誠信、經商、商業成功、商人。
近義詞:良善的商人、誠實經商者。
反義詞:欺詐商人、不誠實的商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