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侯的意思、徹侯的詳細解釋
徹侯的解釋
爵位名。 秦 統一後所建立的二十級軍功爵中的最高級。 漢 初因襲之,多授予有功的異姓大臣,受爵者還能以縣立國。後避 武帝 諱,改稱通侯或列侯。 新莽 時廢。後用以泛指侯伯高官。 漢 賈誼 《陳政事疏》:“令 信 越 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二十徹侯。皆 秦 制,以賞功勞。徹侯金印紫綬。”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徹侯緹帥,延飲必上座。” 清 吳偉業 《吳門遇劉雪舫》詩:“長兄進徹侯,次兄拜将軍。”
詞語分解
- 徹的解釋 徹 (徹) è 通,透:貫徹。透徹。徹底。徹骨。徹悟。響徹。 治,開發:“徹田為糧”。 毀壞:“徹我牆屋”。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 侯的解釋 侯 ó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侯爵。侯門。公侯。封侯。諸侯。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間的尊稱。 姓。 侯 ò 〔閩侯〕地名,在中國福建省。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徹侯”是中國古代爵位制度中的一個重要稱謂,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1.基本定義與起源
徹侯是秦朝二十等軍功爵制中的最高爵位,由商鞅變法時期設立,旨在獎勵軍功。漢初沿襲此制,受封者多為有重大功績的異姓大臣,可享有“以縣立國”的特權(即食邑一縣,但無實際封國)。
2.名稱演變
- 避諱改名:漢武帝時,因避諱“徹”字(漢武帝名劉徹),改稱“通侯”或“列侯”。
- 新莽時期:王莽篡漢後廢除該爵位,但後世仍用“徹侯”泛指高官顯貴。
3.待遇與特權
- 經濟特權:受封者可享一縣的租稅作為食邑(如秦制規定“徹侯食一縣”),而其他低級爵位僅享俸祿。
- 政治地位:在漢代,徹侯與丞相、三公等職位關聯密切,甚至有“拜相者必封侯”的慣例。
4.曆史實例
秦至漢初多位名臣受封徹侯,如商鞅(商君)、穰侯魏冉、應侯範雎等,均因軍功或重大貢獻獲此殊榮。
5.其他解釋的澄清
部分資料提到“徹侯”作為成語表示“徹底追究責任”,但此用法未見權威曆史佐證,可能是現代衍生含義或誤傳。
徹侯是秦至西漢前期最高爵位,象征軍功與地位,後因避諱和制度變遷逐漸退出曆史舞台。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受封人物或政治影響,可參考《漢書·百官公卿表》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徹侯(ché hóu)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表示追求及争取目标的堅定決心和勇氣。下面是這個詞的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徹侯的部首是彳(chì)和口(kǒu),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徹侯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形容古代諸侯對國事有決心和勇氣,追求富強的願望。
繁體:徹侯的繁體字為徹侯。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寫作彳侯,後來演變為現代的徹侯。
例句:他在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時展現出了徹侯的精神。
組詞:徹底、徹夜、決侯、徹底改變。
近義詞:堅強、奮鬥、拼搏。
反義詞:膽怯、畏縮、退縮。
希望這些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