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eaven;sky] 蒼天;天空
蒼天。《梁書·邵陵王綸傳》:“唯應剖心嘗膽,泣血枕戈,感誓蒼穹,憑靈宗祀,書謀夕計,共思匡復。” 唐 李白 《門有車馬客行》:“大運且如此,蒼穹寧匪仁。” 元 尚仲賢 《柳毅傳書》第二折:“ 涇河 龍逃歸碧落, 錢塘 龍趕上蒼穹。” 清 黃遵憲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搔首我欲問蒼穹,倚欄不寐心憧憧。” 清 陳天華 《猛回頭》:“望皇祖告訴蒼穹,為 漢 種速降下英雄。”
“蒼穹”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āng qióng,其核心含義指蒼天 或廣闊的天空。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拆分
引申義
在文學中常象征自然的壯麗或人生的渺茫,如李白詩句“大運且如此,蒼穹甯匪仁”。
古人常以“蒼穹”表達對宇宙的敬畏或命運的慨歎,如元曲《柳毅傳書》中“錢塘龍趕上蒼穹”,暗含神話色彩。
“蒼穹”既是自然景觀的客觀描述,也是承載人文情感的詩意表達。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梁書》、唐詩等文獻。
《蒼穹》一詞出自《詩經·秦風·無衣》,意為蒼天的廣袤和壯麗。它是指廣袤無垠的天空,常常用來形容壯麗、廣闊的景象。
《蒼穹》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艹(草字頭)和穴。艹表示草木植物,穴表示洞穴。
《蒼穹》一詞共有12畫。
《蒼穹》最早出現在《詩經》中,反映了古代詩人對自然界廣袤天空的美麗和壯麗景象的描寫和贊美。
《蒼穹》的繁體字為「蒼穹」。
在古代,「蒼穹」的寫法可能有些許差異,但整體結構相似。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蒼」的古字形為「艸仕」,表示了草木的形狀;「穹」的古字形為「穴工」,表示了洞穴和工作。
1. 天空中蒼穹廣袤,映照萬物的生機和活力。
2. 漫步在山間,仰望着蒼穹之下,心中充滿了甯靜和喜悅。
1. 蒼天:指天空。
2. 穹隆:指天空高遠廣大。
3. 蒼茫:指廣闊無垠的景象。
1. 天穹:指天空,與《蒼穹》意思相近。
2. 碧空:指清澈明亮的天空。
3. 高天:指天空。
封閉:指封閉、狹窄的空間。
狹隘:指狹小、狹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