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态的意思、傲态的詳細解釋
傲态的解釋
傲慢的态度。 魯迅 《書信集·緻曹聚仁》:“而 太炎 先生對于弟子,向來也絕無傲态,和藹若朋友然。”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岩》第二五章:“也許 徐鵬飛 為了對付 嚴醉 ,應該稍稍收斂一下獨斷專行的傲态,減少别人對他的猜忌。”
詞語分解
- 傲的解釋 傲 à 自高自大:驕傲。傲岸(形容性格高傲)。傲骨。傲慢(輕視别人,對人沒有禮貌)。傲視。高傲。孤傲。 藐視,不屈:傲然。傲霜鬥雪。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 态的解釋 态 (態) à 形狀,樣:态度。狀态。姿态。形态。神态。動态。靜态。事态。情态。常态。變态。體态。生态。 一種語法範疇,多表明句子的主語和動詞之間關系。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傲态”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拼音/注音:ào tài(ㄠˋ ㄊㄞˋ)
- 詞義:指人表現出傲慢、自視甚高的态度,常帶有輕視他人、不屑一顧的意味。
二、詞義解析
-
詞素拆解:
- “傲”:本義為驕傲、自負,如“傲慢”“傲骨”,可引申為藐視、不屈(如“傲霜鬥雪”)。
- “态”:指态度、外在表現,組合後強調“以高傲的姿态示人”。
-
語境用法:
- 多用于描述對他人或事物表現出居高臨下的态度。例如:
魯迅提到章太炎對待弟子“絕無傲态,和藹若朋友然”;
《紅岩》中描寫徐鵬飛“收斂獨斷專行的傲态”。
三、應用場景
- 文學描寫:常見于人物性格刻畫,如小說中反派的倨傲形象。
- 日常表達:用于批評或提醒他人避免自大,如“收起你的傲态”。
四、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傲慢、驕态、盛氣淩人。
- 反義詞:謙遜、平和、虛懷若谷。
如需進一步了解“傲”的衍生詞(如“傲骨”“傲視”),可參考中的詳細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傲态,這個詞是形容一個人的姿态或态度充滿自信和傲慢的意思。
傲态可以分為兩個部首,左邊是“人”,右邊是“帝”。其中,“人”是表示人類,而“帝”是帝王之意。這個詞的筆畫數為17畫。
傲态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常用來形容帝王或高貴氣質的人的自信和傲慢的态度。在古代,帝王往往有一種超然的傲态,以顯示自身的權威和尊貴。
在繁體中,傲态的寫法是「傲態」。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傲”的本意是形容一個人高傲、驕傲的樣子,它的字形構造由人在上面,在下面是“凹”形狀的,象征著整個人都高升着,從頭到尾都在凸現高傲的态度。而“态”的本意是指人的外表或姿态。因此,“傲态”就是帶有傲慢和自信的姿态。
一句常用的例句是:“他走路時,顯露出傲态,仿佛整個世界都屬于他。”
組詞方面,與“傲态”相關的詞有傲氣、傲視、高傲等。
與“傲态”相對的反義詞是謙遜,而近義詞則有自信、自豪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