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local folk song]∶地方歌謠,亦指有這種特色的歌謠
(2) [local custom]∶有地方特色的風俗
(1).鄉土歌謠或樂曲。《左傳·成公九年》:“樂操土風,不忘舊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匹夫庶婦,謳吟土風。”《隋書·音樂志中》:“ 魏氏 來自 雲 朔 ,肇有諸華,樂操土風,未移其俗。” 清 孫枝蔚 《詠史》詩:“取琴使之彈,樂操必土風。”
(2).當地的風俗。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夫民之性也,各有所禀。生其山川,習其土風。” 唐 杜甫 《負薪行》:“土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 宋 範成大 《臘月村田樂府十首》詩序:“餘歸 石湖 ,往來田家,得歲暮十事,採其語各賦一詩,以識土風,號《村田樂府》。” 明 高啟 《羁旅行》:“土風處處殊故園,鄉音隻聞僮僕言。” ********* 《端節的曆史教育》:“不過 吳 越 號稱水國,說競渡本是 吳 越 一帶的土風,總該離事實不遠。”
“土風”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釋義及例證:
一、基本含義
鄉土歌謠或地方樂曲
地方風俗或地域特色
二、延伸用法
例句補充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時,可查閱《左傳》《文心雕龍》等原始文獻,或參考權威字典釋義。
《土風》是一個漢字詞組,讀音為tǔ fēng。
土的本義是指泥土、土地,引申為鄉土、農村等概念。而風則表示氣息、趨勢等含義。綜合起來,《土風》可以理解為鄉土氣息、農村風情。
《土風》的部首是⺜(土字底部)、風的部首是⺾(風字邊部)。
《土風》一詞共有9個筆畫,其中土是3畫,風是6畫。
《土風》是當代漢語詞彙,沒有明确的來源和繁體字形式。
在古代漢字書寫時,土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同,但有時會簡化為一個橫畫;風的字形在不同的時代演變過程中有所變化,不過總體上保持了垂直的直線和斜線的形狀。
1. 鄉村的《土風》吸引了許多城市人來體驗農耕生活。
2. 他的作品充滿了濃郁的《土風》,讓人感受到土地的力量。
1. 農村風土
2. 土氣
3. 農民風俗
鄉土風情、農村風情
都市風尚、現代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