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團營的意思、團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團營的解釋

明 自土木之役後,京軍三大營(五軍、三千、神機)損失殆盡。 景泰 中, 于謙 從三營中選精兵十萬,分十營集中操練,稱為團營。 嘉靖 時罷團營,恢複舊制。《明史·孝宗紀》:“冬十月丙寅,命工作不得役團營軍士。”參見“ 三大營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團營”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學比喻進行解釋:

一、明代軍事制度(主要曆史含義)

定義:團營是明朝景泰年間(1450-1457)由兵部尚書于謙創建的軍事編制,旨在重組京軍精銳。
背景:

  1. 起因:土木之變(1449年)導緻京軍三大營(五軍、三千、神機)幾乎覆滅,明朝國防力量嚴重削弱。
  2. 改革内容:于謙從三大營殘部中挑選十萬精兵,劃分為十個營集中訓練,統稱“團營”。
  3. 結局:嘉靖時期(1522-1566)廢除團營,恢複舊制。

二、成語比喻義(引申含義)

定義:比喻衆人團結一緻、共同奮鬥的精神狀态。
構成:

其他相關

在近現代語境中,“團營”偶爾用于指代軍隊中的團級與營級單位,例如文工團等編制(如“空軍空政文工團,營級”),但此用法較少見。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曆史場景中通常指向明代軍事制度,文學或口語中則可能為比喻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團營

《團營》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讀音為tuán yíng,意思是集結、組織起來進行共同活動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團營》的組成部分是 “囗” 和 “兵”,其中 “囗” 是漢字的邊框部分,稱為“囗字旁”; “兵” 是漢字的基本部分,稱為“兵字旁”。筆畫總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

《團營》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的官制。“團” 是指團體、集體,古代稱為“團練”;“營” 則是指軍營、軍隊集結的地方。這兩個字結合起來,表示集結、組織起來進行共同活動的意思。

《團營》的繁體字形為「團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團營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在古漢字中,團營的字形和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在夏天,孩子們經常組織團營活動去郊遊。

2. 部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團營訓練。

組詞

1. 團體:指由若幹個人集結、組織起來成立的集體。

2. 營地:指軍隊、探險隊或集體活動的基地或駐紮地。

近義詞

1. 集結:指将散開的人或物聚集到一起。

2. 組織:指有計劃地使各部分相互協調,形成統一的整體。

反義詞

散開:指人或物從開始的集聚、集結狀态變成各自散出、離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