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扶的意思、抟扶的詳細解釋
抟扶的解釋
猶抟風。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有詩凡四十韻》:“五雲高太甲,六月曠摶扶。”參見“ 摶風 ”。
詞語分解
- 抟的解釋 抟 (摶) á 把東西揉弄成球形:抟泥球。抟紙團。 憑借:“抟扶搖而直上”。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扶的解釋 扶 ú 攙,用手支持人或物,使不倒:攙扶。扶正。扶老攜幼。 幫助,援助:扶養。扶植。扶危濟困。 用手按着或把持着:扶梯。沙發扶手。 姓。 .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抟扶”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文獻與語境綜合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 讀音:tuán fú(所有網頁均一緻确認)。
- 構成:
- 抟(tuán):意為旋轉、聚合,如《莊子》中“抟扶搖”的盤旋動作。
- 扶(fú):本義為扶持、借助,如“扶搖”指旋風。
二、核心含義
-
古文中的本義:
多指“憑借風力上升”,與“抟風”同義。例如:
- 《莊子·逍遙遊》描述大鵬“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意為鵬鳥借旋風之力高飛。
- 杜甫詩句“六月曠摶扶”亦沿用此意,暗喻超凡境界。
-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互相扶持”,強調團結協作。此義項可能是對“扶”字單獨釋義的延伸,但缺乏直接古文例證,需謹慎使用。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形容借助外力突破困境或達到高遠目标,如“抟扶直上”比喻事業騰飛。
- 古典引用:常見于引用《莊子》或唐代詩詞,需注意還原語境。
四、辨析與注意
- 與“扶搖”區别:“抟扶”中的“扶”實為“扶搖”(旋風)的簡寫,不可拆分理解為“扶持”。
- 權威性差異:極高權威來源(如)更側重古文原義,而現代引申義可能存疑。
五、總結
“抟扶”在古文中主要指“借力上升”,現代偶見引申為互助,但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引用古典文獻,建議優先采用《莊子》及杜甫詩中的原始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抟扶
抟扶(tuán fú)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詞語,在古代文獻中常出現。它的意思是用力地推扶或拉拽。抟扶的主要部首是手部偏旁部首扌(手),其次是扒(白),共計9個筆畫。
抟扶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易經·下經》。在古代的拆分中,抟扶使用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變體有“抟”或“捵”。“抟”在繁體中一般寫為「攣」。
以下是幾個關于抟扶的例句:
- 他如果感到虛弱,我會抟扶他一把。
- 在他意志消沉的時候,朋友們抟扶着他度過了難關。
抟扶的組詞有:抟扶掖(推扶撫慰),抟扶搖(推扶搖晃),抟扶于人(去幫助他人),抟扶危殆(推扶危難的人)等。
抟扶的近義詞有:撫慰、攙扶、扶持。
抟扶的反義詞有:推開、拒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