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hisk broom] 原指用細竹枝束成的掃地用具,現常指用已脫粒的高粱穗或黍子穗等紮成的掃地、除塵用具
見“ 笤箒 ”。
笤帚(tiáo zhou)是一種常見的清潔工具,主要用于掃除室内或小範圍的灰塵、雜物。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笤帚通常指比掃帚更小的清潔工具,主要用于清掃炕、地面或桌面等區域。其特點是柄短、體積輕便,適合處理局部清潔需求。
傳統制作需經過脫粒、分選穗杆、捆紮固定等步驟,部分地區還會使用縫紉機加固以提升美觀度。
提示:不同地區對笤帚的稱呼和材料選擇存在差異,具體使用時可結合當地習慣(參考來源:、8)。
笤帚是指用樹枝、竹子等制成的清掃用具,用于掃地。它一般由多根細長的柄子組成,柄子一端綁在一起形成掃帚的頭部,另一端則用作握把。
笤帚的拆分部首為竹(⺮)和心(忄),其中竹部在左側。
笤帚的總筆畫數為8畫。
笤帚源于古代漢族的生産生活,具有悠久的曆史。在古代,由于缺乏高科技設備,人們常用天然材料來制作工具,因此笤帚就成為了掃地的常用工具。
在繁體字中,笤帚的寫法為「籐帚」。
在古代,笤帚的漢字寫法為「慓箒」,其中「慓」為第一聲表示輕快、敏捷的意思,「箒」是指掃帚。
1. 她用笤帚掃地的時候,一絲不苟,把地面掃得一塵不染。
2. 他病了一周,連屋子都沒打掃,現在得用笤帚好好清理一下。
組詞:掃帚、馬鬃掃、掃帚柄、掃帚頭。
近義詞:掃把。
反義詞:清潔器、吸塵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