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強力壓制;鎮服。 唐 陸贽 《李納檢校右仆射平章事制》:“爰整鋭師,式遏亂略,保障 宋 服,填壓 浚 郊。” 後蜀 何光遠 《鑒誡錄·判木夾》:“奉詔填壓 三巴 ,撫安百姓。”
“填壓”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ián yā(注音:ㄊㄧㄢˊ ㄧㄚ),其核心含義為用強力壓制或鎮服。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填壓”指通過強力手段進行壓制或鎮壓,以達到控制局勢、平息動亂的目的。這一動作通常帶有強制性,常見于曆史文獻中對軍事或政治行為的描述。
該詞強調通過強硬手段達到目的,常見于曆史或政治文本。現代漢語中更常用“鎮壓”等替代詞,而“填壓”的使用頻率較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唐代及後蜀相關史料。
填壓是一個動詞,指的是在上面施加壓力或覆蓋物體以填充或壓實。該詞可以分解為“丿”和“廠”,“丿”是左斜提起,表示施加的力量;“廠”表示事物或壓力的來源。
來源:填壓一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它是由廠和丿兩個部首組成,并通過搭配使用來表示其意義。
繁體字:填壓的繁體字為「塡壓」。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填壓的寫法稍有不同。其中,「塡」代表填充,由手邊和土組成;「壓」代表壓力,由土和人組成。
例句:他用重物填壓書籍,以便更好地保存。
組詞:填充、壓實、覆蓋、淤積。
近義詞:壓迫、壓榨、壓制、壓抑。
反義詞:解除、釋放、松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