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究糾察。《梁書·庾仲容傳》:“除尚書左丞,坐推糾不直免。”《周書·武帝紀上》:“詔自 建德 元年八月以前犯罪,未被推糾,於後事發失官爵者,并聽復舊。”《元典章·台綱一·内台》:“諸囚禁非理死損者,委監察隨事推糾。”
“推糾”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推究糾察,主要用于古代文獻中,指對事件或行為進行深入調查和問責。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司法制度或相關詞彙,可參考《梁書》《周書》等史書原文或權威曆史辭典。
《推糾》是一個成語,意為糾正錯誤、改正缺點、引導和教育。它是由推和糾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推表示推動、引導,糾表示糾正、糾纏。
《推糾》由推和糾兩個字組成。
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扌
筆畫:8
糾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部首:纟
筆畫:6
《推糾》最早出現于《荀子·勸學篇》。在繁體字中,推和糾的形狀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推和糾的形狀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推的上部分有一點,下部分有兩點,表示向前推進。糾的形狀更加糾結,曲線較多,形似兩個人互相拉扯。
1. 在教育中,我們要善于用推糾的方法引導學生發展。
2. 這個社團每個月都舉辦推糾活動,幫助會員改正不良習慣。
1. 糾正(jiū zhèng)- 表示改正錯誤或缺點。
2. 推動(tuī dòng)- 表示引導、促進事物的發展。
3. 推廣(tuī guǎng)- 表示向更廣泛的範圍宣傳、傳播。
糾錯、改過、矯正(jiǎo zhèng)
放縱、縱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