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土。古以五行配五色,土色黃,故稱。《數術記遺》“五行算” 北周 甄鸾 注:“五行之法……金白生數四,土黃生數五。”
(2).黃土的顔色。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下:“鰐魚,其身土黃色,有四足脩尾。”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一:“ 蕭隊長 連忙擡起頭,看見一片煙雲似的遠山的附近,有一長列土黃色的房子,夾雜着綠得發黑的樹木,這就是他們要去工作的屯落。”
(3).一種黃色顔料。 明 沉榜 《宛署雜記·宮禁》:“ 隆慶 六年, 穆宗敬皇帝 大行禮。巾帽局成造梁冠等件,合用麻布等料……榜紙三百八十九張,每百張銀一兩;土黃一斤,銀三分。”
(4).中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四·土黃》。
“土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權威資料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詳細釋義
顔色描述
指類似黃土的暗淡黃色,常用于形容自然景物或物品色調,如唐代劉恂《嶺表錄異》記載鳄魚“身土黃色”。
顔料名稱
明代文獻記載“土黃”曾作為黃色顔料使用,如《宛署雜記》提到制作宮廷用品時需采購“土黃一斤”。
中藥類别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将“土黃”列為金石類藥材,但具體功效需參考專業醫典。
三、使用場景
提示:若需了解更專業的五行關聯或中藥成分,建議查閱《數術記遺》《本草綱目》等古籍原文。
《土黃》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土和黃。
拆解部首和筆畫:
來源:
《土黃》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顔色名稱,它通常指的是土壤的顔色,即類似于黃土的顔色,這種顔色也用以形容一種質樸、樸實的感覺。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物品、顔色或情感的某種特征。
繁體字形式:
在繁體字中,土寫作「土」,黃寫作「黃」。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的漢字演變,「土黃」一詞在古代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不過,為了保持簡潔并遵循現代标準,我們僅以現代漢字為準。
例句:
組詞:
土黃磚、土黃色、土黃瓜、土黃土、土黃色調。
近義詞:
土色、黃土色、土灰色。
反義詞:
鮮黃、明黃、亮黃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