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吐哺握髮 ”。
“吐哺捉發”是一個成語,讀音為tǔ bǔ zhuō fà,源于古代曆史典故,主要用來形容為招攬賢才而盡心竭力、忙碌操勞的狀态。
核心含義
該成語比喻為延攬人才而多次中斷日常事務(如吃飯、洗頭),體現對賢士的極度重視和求賢若渴的态度。其典故可追溯至《史記·魯周公世家》中周公旦的記載:他因忙于接待賢士,常“一飯三吐哺(多次吐出嘴裡的食物),一沐三握發(多次握住未洗完的頭發)”,後韓愈在《後廿九日複上書》中引用此典,強調重視人才的重要性。
詞義分解
用法與近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例句,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來源。
《吐哺捉發》是一個成語,意為形容喜悅或驚訝時的舉動或表情。
《吐哺捉發》的拆分部首是口、手、發。它的總筆畫數為20畫。
《吐哺捉發》來源于古代傳說。相傳有一位名叫吳廣的将軍,他因長相丑陋,被人們嘲笑稱為“丑将軍”。但一次他在戰鬥中展現出英勇無畏的戰鬥力,讓人們驚訝不已。于是人們就用“吐哺捉發”來形容這種喜悅和驚訝的表情。
《吐哺捉發》的繁體字為「吐哺捉髮」。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吐哺捉髮」的「吐」字寫作「兔」,「髮」字寫作「髪」。
他聽到自己的名字被宣布為考試第一名時,不禁吐哺捉發,表情狂喜。
吐氣揚眉、喜笑顔開、喜出望外。
歡騰雀躍、喜不自勝、喜上眉梢。
泰然自若、面無表情、冷漠無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