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垂老;臨老。《後漢書·循吏傳·仇覽》:“母守寡養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緻子以不義乎?” 晉 陶潛 《感士不遇賦》:“ 夷 投老以長饑, 回 早夭而又貧。” 宋 楊萬裡 《周子及監簿挽詩》:“投老欣相得,論心恨輕遲。” 清 金農 《題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韻》:“急喉 何居士 ,投老樂湛湛。”
(2).告老。 晉 王羲之 《十七帖》:“實望投老,得盡田裡骨肉之歡。” 唐 牟融 《處厚遊杭作詩寄之》:“念我故人勞碌久,不如投老卧滄洲。” 明 張四維 《雙烈記·行遊》:“投老歸湖,皇恩浩蕩,閒身得伴魚竿。” 清 葉廷琯 《吹網錄·虎邱賀方回題名》:“詩孫投老 吳下 ,巖壑把名鎸。”
“投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óu lǎo,其含義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三種解釋:
指人到老年或接近晚年,帶有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表示辭去官職、歸隱田園的行為。
泛指人生終老的狀态,或對晚年生活的總結。
如需更多例句或不同朝代的用法差異,可參考 (百度百科)、(滬江詞典)等來源。
《投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向老人請教或請教老師”。在古代,年輕人會向有經驗、有智慧的老人或老師請教問題,以獲得更多知識和指導。
《投老》這個詞由“手”和“耂”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筆畫為5畫。
《投老》一詞最早來源于《史記·太史公自序》:“先師充形骸,虛而不屈,貞矣夫!貞于朦胧、貞于忘言,貞于疏放!誰不貞?”其中,貞矣夫的意思是“貞于老年的人才高尚”,引申為請教老人。後來,這個成語經過演變和使用,逐漸形成了現代的含義。
《投老》這個成語的繁體字為「投老」。
古時,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投老》在古代文獻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整體來講,字形相似,還是可以認出來的。
1. 學生們都愛向老師“投老”,以獲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2. 年輕人應該懂得尊敬和請教老人,向有智慧的長輩“投老”。
1. 投入:表示全身心地投身于某事或某個行業。
2. 投資:表示将錢財投入到某個項目中以謀求利益。
3. 老者:“投老”與“老者”相對,後者指年紀大、年長的人。
請教、請益、請教長等。
自負、自信、自斷經緯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