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量器。銅制的升。《隋書·律曆志上》:“準為銅升,用頒天下。内徑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兩。”
“銅升”是古代的一種銅制量器,主要用于計量容積。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銅升指古代以銅為材質制作的升狀量具,屬于官方制定的标準度量器具。其名稱由材質(銅)和器型(升)共同構成。
曆史記載
根據《隋書·律曆志上》記載,隋朝曾鑄造銅升作為全國統一量器,規格為:内徑七寸一分,深二寸八分,重七斤八兩。該器物由政府統一鑄造後頒發各地使用,體現了古代度量衡制度的規範化。
功能特點
作為金屬量器,銅升相比木質量具具有更強的耐久性和防腐蝕性,能有效減少因器具磨損導緻的計量誤差,在賦稅征收、糧食交易等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
文化價值
該器物不僅是實用工具,更是研究古代度量衡制度、金屬鑄造工藝的重要實物證據。其規格數據為現代學者推算古代容積單位提供了直接依據。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古代度量衡體系,可查閱《隋書》原文或專業考古文獻。
《銅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銅器的升值或升高,也可以指銅的漲價。
這個字拆分後的部首是金字旁,它可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字義,表示和金屬相關的事物。銅升的構成是由部首金,右邊是升字旁。
銅升共有9畫。
《銅升》是一個中文詞語,沒有明确的來源淵源。銅這個詞源于古代西方國家,通過貿易傳入中國,漢字形成後,逐漸被接納并加以使用。而升在古代就是表示價格上升、漲價的意思,和銅一起組成了“銅升”這個詞。
在繁體字中,“銅升”的寫法沒有變化,依然是「銅升」。
古時候「銅升」的寫法和現在的基本一緻。
1. 這塊古代銅器的價值正在銅升。
2. 由于供求關系的變化,銅的價格開始銅升。
銅都、銅器、升高、升值、升起等詞語可以與銅升組成組詞。
銅價上漲、銅漲價、銅上升等可以作為銅升的近義詞。
銅貶值、銅降價、銅下跌等可以作為銅升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