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通草制作的花。 宋 陶穀 《清異錄·女及第》:“ 齊 、 魯 、 燕 、 趙 之種蠶收繭訖,主蠶者簪通花,銀碗謝祠廟。村野指為女及第。”
“通花”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植物學定義
通花是五加科植物通脫木的莖髓,幹燥後呈圓柱形,長0.3-0.6米,直徑1.2-3厘米,具有潔白色、質輕柔軟、斷面中空等特點。
藥用價值
其性微寒,味甘淡,歸肺、肝、胃經,具有利尿通氣、清肝下乳、瀉肺清熱等功效,主治小便短赤、乳汁不通、肺熱鼻塞等症。
指用通草(通脫木莖髓)制作的花卉裝飾品。宋代文獻記載,蠶事結束後,主事者會佩戴通花簪子祭祀,民間稱為“女及第”。
作為成語時,“通花”比喻通過交流傳遞信息以促進事物發展,如花朵通過花粉傳遞實現繁殖。
以上内容綜合了植物特性、傳統工藝及文化隱喻,可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適用釋義。
《通花》是一個漢語詞語,通常被用作動詞,意指通過某種方式連接或貫穿花朵,使花朵之間産生聯繫或交流。
《通花》這個詞的部首是“卩”和“艹”,它們分别位于左右兩邊。根據《康熙字典》的記錄,它的總筆畫數是12個。
《通花》一詞源自漢代的《莊子·逍遙遊》:“至乎通其花。”後來演變為通用的詞彙。在繁體字中,通常寫作「通花」。
根據《康熙字典》和其他古代字書的記載,古時候《通花》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更詳細的資料,我們無法确定其具體寫法。
1. 小朋友們在農場裡學習如何通花,使各種不同的花朵在一起生長。
2. 他善于通過音樂來表達情感,就像花朵之間通過香氣來通花。
通達、通信、通行、通知、花卉、花籃、花園、花瓣
交流、聯繫、溝通、聯絡
隔絕、分裂、孤立、斷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