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旦的意思、通旦的詳細解釋
通旦的解釋
猶言通宵達旦。 漢 馬融 《長笛賦》:“通旦忘寐,不能自禦。” 宋 蘇轼 《與米元章書》之二四:“某食則脹,不食則羸甚,昨夜通旦不交睫,端坐餉蛟子耳。”
詞語分解
- 通的解釋 通 ō 設有阻礙,可以穿過,能夠達到:通風。通天。通氣。通宵。通行。通過。通衢。貫通。四通八達。曲徑通幽。 懂得,徹底明了:通曉。通徹。通今博古。通情達理。 傳達:通令。通訊。通報。通告。通知。通緝。
- 旦的解釋 旦 à 早晨:旦暮。通宵達旦。枕戈待旦。 表示某一天,亦指農曆的初一日:旦望(農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傳統戲劇裡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纖度單位,九千米長的纖維
網絡擴展解釋
“通旦”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通旦(拼音:tōng dàn)意為通宵達旦,指從夜晚到天亮持續不間斷地做某事,強調夜間不休息的狀态。
二、詞語構成與擴展
-
字義拆解:
- 通:連續、貫通,表示時間或動作的持續性。
- 旦:天亮、日出,代指早晨。
- 組合後突出“整夜到天明”的時間跨度。
-
近義詞:通宵達旦、徹夜未眠。
三、使用場景與例句
-
應用範圍:
- 多用于描述工作、學習、娛樂或緊急事務中持續不休息的狀态,如:
- 古代文獻例:漢代馬融《長笛賦》中“通旦忘寐”,形容沉迷于笛聲而徹夜不眠;
- 宋代蘇轼在書信中提到“通旦不交睫”,描述因身體不適而整夜無法入睡。
-
現代語境:
- 常見于書面表達或正式場合,如“為完成任務,團隊通旦工作”。
四、補充說明
- 語體色彩:該詞偏文言,口語中更常用“通宵”替代。
- 文化背景:古代文獻中的用例表明其曆史淵源較深,多與文人生活或特定事件關聯。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原文或現代用法差異,可參考相關詞典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及釋義
《通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早晨、清晨”。它描述的是一天的開始,也象征着希望和新的開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通旦》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口”部,右邊是“日”部。它一共包含了5個筆畫。
來源
《通旦》最早出現于《說文解字》,是由戴逵注解的《康熙字典》收錄。這個詞彙在古代就用來表示早晨的概念。
繁體
《通旦》的繁體字為“通晨”,字形上相對簡單明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對于《通旦》這個詞,可以寫成“通晨之際”。這種書寫方式在古代的文獻中較為常見。
例句
1. 他每天都喜歡早起,在通旦的陽光下鍛煉身體。
2. 今天早上我起床晚了,錯過了通旦的美景。
組詞
通旦吉祥、通旦醒來、通旦起舞等。
近義詞
晨曦、早晨、黎明。
反義詞
夜晚、黃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