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飾以彩繡的厚缯。《宋書·良吏傳序》:“及 世祖 承統,制度奢廣,犬馬餘菽粟,土木衣綈繡。”《舊唐書·楊國忠傳》:“貴妃姊 虢國夫人 , 國忠 與之私,於 宣義裡 構連甲第,土木被綈繡,棟宇之盛,兩都莫比。”
“绨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背景與用法
根據例句“人衣绨繡,士被朱紫”(出自),可見“绨繡”多用于描述古代富貴階層的衣着,強調材質與工藝的精美。這類織物因成本較高,可能僅限于特定場合或身份顯赫者使用。
現代關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見,主要出現在古籍、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中,用于還原古代生活場景或體現文化考據。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工藝或曆史背景,可查閱古代紡織類文獻。
绨繡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用線線繡制、縫制的美術品,特指繡花。
绨繡的部首是繡,筆畫數為12。
绨繡一詞最早見于《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姝,贻予餘塗。”其中“贻予餘塗”中的“餘塗”就是绨繡的意思。另外,绨繡還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作為描述女子服飾的詞語。
繁體字“緹繡”也可以表示绨繡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遷。绨繡在古漢字中的寫法有時候會稍有不同,但基本上和現代寫法類似。
媽媽用五顔六色的線線給我繡了一塊绨繡,非常漂亮。
绨緞、绨紗、绨袍、繡花、刺繡、紡繡。
刺繡、宜昌、刺藝、繡藝。
素描、素織、平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