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淚歎息。 明 劉基 《感懷》詩之四:“古道今已矣,感寤空涕欷。”
“涕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組合後的“涕欷”意為“流淚歎息”,表達悲傷、感慨的情緒。
明代劉基在《感懷》詩中寫道:“古道今已矣,感寤空涕欷。”此句通過“涕欷”描繪了詩人對時局變遷的悲歎與無奈。
如今“涕欷”多用于文學或書面語境,屬于較為古雅的表達,日常口語中較少使用。近義詞包括“涕泣”“唏噓”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字詞演變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涕欷是一個描述哭泣或悲傷的詞語,用來形容淚水滴落的聲音和哽咽聲。涕欷可以表示深深的哀傷和悲痛。
涕欷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水”和“欠”。“水”表示與水相關的含義,“欠”表示缺少、不完整的意思。涕欷共有9個筆畫。
涕欷最早出現在《詩經·衛風·淇奧》中,這是一篇描述思念亡妻的詩歌。後來,涕欷逐漸成為漢字中描述悲傷和哀怨情感的詞語。
涕欷的繁體寫法為「涕欷」,沒有其他漢字所使用。
根據《康熙字典》,涕欷古時候的寫法為「涕」(水旁、呆旁)、「欷」(戈旁、奇旁)。
1. 聽到悲傷的歌曲,她不禁涕欷起來。
2. 在葬禮上,親人們紛紛涕欷起來。
悲欷、泣涕、欷歔、涕淚滂沱等。
泣、悲泣、啼哭、哭泣等。
歡笑、喜悅、欣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