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得真切。《紅樓夢》第七八回:“ 寶玉 道:‘你糊塗,想必沒聽真’”《紅樓夢》第一○九回:“ 五兒 把臉飛紅,隻得含糊道:‘前半夜倒説了幾句,我也沒聽真。什麼擔了虛名,又什麼沒打正經主意。我也不懂,勸着二爺睡了。’”
“聽真”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拼音與基本含義
拼音為tīng zhēn,意為“聽得真切”,即仔細、清楚地聽到對方的言語或聲音。
2. 引證與古典用例
該詞在《紅樓夢》中多次出現,例如:
3. 現代用法與造句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強調對信息的準确接收,如:“聽真理的并不弱于講真理的人”(紀伯倫語)。此外,日常表達中也可用于提醒對方注意傾聽,例如:“你要聽真話?”。
4. 相關擴展
該詞結構為“聽+真”,強調“聽”的結果,與“聽清”“聽仔細”等近義,但更偏向書面或文學化表達。
5. 使用場景
多用于需要強調信息準确性的對話或文學描寫中,現代口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經典文學作品或仿古語境。
《聽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仔細聽取真實的情況或意見。
《聽真》由部首“耳”和“言”組成,共有11個筆畫。
《聽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管子》一書中,該書是戰國時期管仲(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和孔子的弟子子貢的言行錄。其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管仲曾經告訴孔子自己年近七十也還願意向年輕人們取經、聽取他們的真實想法,因此孔子評價管仲時說:“聽管真也。”後來經過演變、發展,形成了現在的成語《聽真》。
《聽真》的繁體字為「聽眞」。
在古時候,《聽真》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根據《說文解字》,《聽真》可以寫作「聽眞」。
1. 作為一個領導者,你需要耐心傾聽員工的意見,才能真正聽到他們的心聲,這樣才能更好地改進工作環境。
2. 情況複雜,我們應該先聽真再做決定。
組詞:傾聽、真實、事實。
近義詞:傾聽、聆聽、聽取。
反義詞:置若罔聞、對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