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陶潛 《停雲詩序》:“停雲,思親友也。” 唐 杜甫 《夢李白》詩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顔色。”後人因常在書劄中用“停雲落月”表示對友人的思慕。
“停雲落月”是一個源自古典文學的成語,主要用于表達對親友的深切思念,尤其在古代書信中常見。以下是對其含義、出處及用法的詳細解析:
個别資料(如、)提到該詞可形容“美麗甯靜的夜景”,但這一用法較罕見,可能是對字面的誤讀或衍生理解。主流解釋仍以思念親友為核心。
“停雲落月”承載了古典文學中“借景寄情”的典型手法,是漢語中極具詩意的情感表達。如需進一步了解詩句原文,可參考陶淵明《停雲》四首及杜甫《夢李白》組詩。
《停雲落月》是一個四字詞語,意指雲歸谷底,月在林中。形容雲歸屬地,月照木樹。這個詞語意境優美,多用來形容山水禅境的甯靜和宏偉。
《停雲落月》的部首拆解為:雲(雲字部首)和艹(草字頭部首)。雲字部首代表雲;草字頭部首代表植物。它的筆畫總數為15畫,其中雲為4畫,艹為11畫。
《停雲落月》最早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哲溪寺賦得香山》:“曲江背香山,南陌蒼之谷。山影是底繼兩水之間,而中維雲與月焉。”後來,這個詞語逐漸演化成了獨立的詞語,《停雲落月》。
《停雲落月》的繁體字為「停雲落月」。
在古時候,「停雲落月」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一定變異。例如,「雲」字可能會寫成「雲」,「落」字可能會寫成「落」。
1. 在那山谷中,可以欣賞到停雲落月的美景。
2. 深夜裡,寂靜的森林中隻有停雲落月的聲音。
1. 雲月:指雲和月。
2. 落夜:夜晚降臨。
3. 停景:指靜止的山水景色。
1. 雲歸谷底、月在林中
2. 山水禅境
1. 雲起月明:形容雲淡風清的明朗景象。
2. 動雲變月:形容快速變化的景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