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絲編成的網。古代漁人用以搜取珊瑚。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 愷 惘然自失” 劉孝标 注引 三國 吳 萬震 《南州異物志》:“珊瑚生 大秦國 ,有洲在 漲海 中,距其國七八百裡,名 珊瑚樹洲 。底有盤石,水深二十餘丈,珊瑚生於石上。初生白,軟弱似菌。國人乘大船,載鐵網,先沒在水下,一年便生網目中,其色尚黃,枝柯交錯,高三四尺,大者圍尺餘。三年色赤,便以鐵鈔發其根,繫鐵網於船,絞車舉網。還,裁鑿恣意所作。若過時不鑿,便枯索蟲蠱。” 唐 李商隱 《碧城》詩之三:“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宋 梅堯臣 《送韓子文寺丞通判瀛州》詩:“選才才且殊,鐵網收珊瑚。”
“鐵網”一詞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指鐵絲編成的網,最初用于古代漁人搜取珊瑚的工具。據《南州異物志》記載,珊瑚生長在深海礁石上,漁人将鐵網沉入海底,待珊瑚附着生長後打撈,這種捕撈方式被稱為“鐵網珊瑚”。
在詩詞中,“鐵網”常被用作象征徒勞或困境的意象:
現代語境中,“鐵網”可引申為嚴密的安全措施,例如“網絡安全防護如鐵網般堅固”(提及,但其他文獻未佐證,需結合具體語境使用)。
《世說新語·汰侈》劉孝标注引《南州異物志》,詳細記載了鐵網捕撈珊瑚的工藝:珊瑚生長于深海礁石,漁人需将鐵網沉入海底數年,待珊瑚附着後再打撈()。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捕撈技術或詩詞典故,可參考《南州異物志》及唐代詩詞注解。
鐵網是指由鐵材料制成的網狀結構,通常用來圍住或保護特定的區域。它可以起到隔離、防護、過濾等作用,常被用于建築、園林、農業、家庭等各個領域。
鐵網這個詞的部首是钅(長方鋼)和網(網)。
它的筆畫數是12畫。
鐵網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古漢語中的“鐵網”,在古代文獻中有着豐富的記載。隨着時代的變遷,人們制造鐵網的技術不斷改進,現代鐵網的造型和性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鐵網的繁體字是「鐵網」。
在古代,鐵網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其寫法為「鐵網」。
1. 這個井口需要安裝一個堅固的鐵網,以防止人和物體掉入。
2. 園林中的花壇周圍用鐵網圍住,既美觀又能保護花草不受破壞。
3. 農田裡的蔬菜被鐵網圍起來,有效地防止了害蟲的侵入。
1. 鐵絲網:由細而堅韌的鐵絲制成的網狀結構。
2. 鐵網門:用鐵網制成的門,可作為圍欄或防護設施。
3. 鐵網箱:用鐵網制成的箱子,常用于貯存物品或固定貨物。
鐵網的近義詞有:鐵栅欄、鐵欄杆、鐵編網。
鐵網的反義詞沒有固定的概念,但可以與“開放區域”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