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釘耙。用于翻土、碎土及平整地面的農具。由耙齒和柄構成。 趙樹理 《套不住的手》:“他的手跟鐵耙一樣,什麼棘針蒺藜都刺不破它!”
“鐵耙”是傳統農具的一種,主要用于土地耕作。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鐵耙(拼音:tiě pá)是由鐵制耙齒和木質柄構成的農具,核心功能包括翻土、碎土及平整地面。其名稱中的“鐵”指材質,“耙”則源于其操作方式(橫向梳理土地)。
二、結構與用途
三、文學引用 作家趙樹理在《套不住的手》中曾用鐵耙比喻粗糙有力的手:“他的手跟鐵耙一樣,什麼棘針蒺藜都刺不破它!”,這一描寫生動體現了鐵耙的堅實特性。
四、其他信息
該工具在中國傳統農業中具有重要地位,現代雖逐漸被機械取代,但在部分地區仍可見使用。
鐵耙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農具,用于耙平土地、培土、松土等農業活動。它由一塊闆材制成,闆材上鑲嵌着許多金屬或木質的尖刺,用于将土壤翻動、平整。
鐵耙的部首是"钅",是表示金屬的偏旁部首。在拼音中可以寫作"jin"。它的一共由11個筆畫組成。
鐵耙這個詞源于古代的農業生活,與人們對土地的開發與耕種密切相關。鐵耙的制作材料是堅固耐用的鐵材料,比起木耙更加堅硬耐用,因此被廣泛使用。
鐵耙的繁體字為「鐵耙」。
在古代,鐵耙的漢字寫作「鐵鈀」,「鈀」是指一種類似于鐵耙的工具。它由金屬組成,形狀像一個扁平的圓鼓。
1. 農民用鐵耙耙平土地,為春耕做好準備。
2. 這個村莊的農田很多,每年都需要用鐵耙進行翻耕。
3. 小明把鐵耙插入土中,提起來時發現裡面有很多雜草。
鐵耙并沒有特定的組詞,它通常作為一個整體使用,與其他名詞或動詞組合形成具體的描述性詞語。
鐵耙的近義詞包括土耙、耙子。
鐵耙的反義詞是木耙,木耙是用木材制作的類似于鐵耙的工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