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郎官得到皇帝賞識。典出 漢 趙岐 《三輔決錄》卷二。 唐 沉佺期 《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詩:“明朝題 漢 柱,三署有光輝。”參見“ 題柱 ”。
“題漢柱”是一個源自漢代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使用背景如下:
“題漢柱”比喻郎官(漢代侍從官)得到皇帝賞識,常用于形容官員受重視或展現才華的場景。
典出漢代趙岐《三輔決錄》卷二,原指漢代郎官在宮門柱上題字以表志向或功績的行為。唐代詩人沈佺期在《酬蘇員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見贈》中化用此典:“明朝題漢柱,三署有光輝”,借指官員受皇帝器重後帶來的榮耀。
與“題柱”的關系
二者均指在柱上題寫文字,但“題柱”更泛指出仕或建功立業的志向(如司馬相如“不乘驷馬車,不複過此橋”的典故),而“題漢柱”特指郎官受賞識的仕途際遇。
曆史背景
漢代郎官多為年輕才俊,負責宮廷侍衛、文書等職,接近權力中心,因此“題漢柱”也暗含才華被帝王發現的契機。
該詞屬古典文學用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詩詞或曆史文獻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例如唐代詩歌中多用于贊頌官員升遷或功績顯赫的場景。
《題漢柱》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的一個詞語,它是由題(意為書寫或刻寫)和漢柱(指古代建築中的石柱)組成的。因此,這個詞意為在漢柱上題寫或刻寫的文字或圖案。
根據《康熙字典》的部首劃分,題漢柱可以拆分為:
題漢柱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描述了古代官府或宮殿等地方上刻寫在石柱上的文字或圖案。這些字迹往往記錄了重要的曆史事件、政令或名人的事迹等内容。
隨着時間的推移,題漢柱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學形式。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題漢柱不僅僅描述了實際的刻寫在石柱上的文字或圖案,更多地象征着一種紀念、銘記和傳承的意義。
《題漢柱》是「題漢柱」的繁體字寫法,與簡體字形式略有不同,但含義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漢字的構成更加象形,筆劃也更加繁複。
以「題漢柱」為例,古代的漢字字形可能更加複雜,筆劃的順序和形狀也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基本的字義和字形在曆史上并未發生顯著變化。
以下是一些使用「題漢柱」的例句:
組詞:題目、題記、題字、題籤
近義詞:題刻、刻文、碑文、銘文
反義詞:擦除、抹去、删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