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名。海棠的一種。 明 王象晉 《群6*芳6*譜·海棠》:“海棠有四種,皆木本。貼梗海棠叢生,花如胭脂。” 明 王象晉 《群6*芳6*譜·海棠》:“貼梗海棠花五出,初極紅,如胭脂點點然;及開則漸成纈暈;至落則若宿粧淡粉矣。葉間或三或五,蕋如金粟,鬚如紫絲,實如梨,大如櫻桃,至秋熟,可食,其味甘而微酸。”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貼梗海棠漢語 快速查詢。
“貼梗海棠”這一詞彙的含義可從植物學特性、文化意象兩個層面解析,具體如下:
貼梗海棠是薔薇科木瓜屬的落葉灌木,學名皺皮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為“海棠四品”之一(其餘為西府海棠、垂絲海棠、木瓜海棠)。其特點包括:
因花朵緊貼枝幹生長(花梗短粗或近無梗),故得名“貼梗海棠”,别名鐵腳海棠、鐵杆海棠。
需注意其與木瓜海棠的區别:貼梗海棠為灌木,果實皺皮;木瓜海棠為小喬木,果實光滑。
《貼梗海棠》是一個成語,意指把錯事怪罪于無辜的人,類似于冤枉好人。
《貼梗海棠》這個詞是由“貝”、“木”、“海”、“月”、“艹”、“二”、“日”共七個漢字組成。
“貝”字屬于貝殼部,筆畫為4;
“木”字屬于木部,筆畫為4;
“海”字屬于水部,筆畫為9;
“月”字屬于月部,筆畫為4;
“艹”字屬于草字頭部,筆畫為3;
“二”字屬于兩點水部,筆畫為2;
“日”字屬于日字底部,筆畫為4。
《貼梗海棠》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故事中,諸葛亮以“貼梗”來指代嶽飛,因嶽飛的字號是“雲梗”,而且嶽飛具有忠誠正直的性格,被比作花海棠。因此,後來形容冤枉好人被冠以“貼梗海棠”這一成語。
《貼梗海棠》的繁體字為「貼梗海棠」。
古時的《貼梗海棠》的寫法并無太大變化,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似。
他被冤枉成了賊,真是個貼梗海棠。
貼梗山菟、貼梗桃李、貼梗阿堵、貼梗之诤。
一闆一眼、正直無私、心如明鏡。
倒打一耙、黑白颠倒、以史為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