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裲裆的意思、鐵裲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裲裆的解釋

鐵制的馬甲。形似今之背心,前幅當胸,後幅當背。用作戎裝。《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企喻歌》:“前行看後行,齊著鐵裲襠。” 明 陳子龍 《寄密雲趙匡谷》詩:“飇然一騎徧三協,歸來未卸鐵裲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鐵裲裆”是古代軍事裝備的一種,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鐵裲裆”指鐵制的防護馬甲,形似現代背心,前幅覆蓋胸部,後幅覆蓋背部,主要用于士兵的戎裝防護。其名稱中的“裲裆”即指前後分幅的形制特征()。

二、結構與用途

  1. 形制:類似背心,分前胸、後背兩片,可單獨穿着或與其他甲胄組合使用。
  2. 材質:以鐵為主要材料,屬于重型防護裝備,常見于南北朝至明代文獻記載。
  3. 軍事應用:用于保護士兵軀幹要害部位,如《樂府詩集》中“前行看後行,齊著鐵裲裆”即描述士兵統一着裝的場景()。

三、延伸釋義

部分資料提到“鐵裲裆”被引申為堅韌不屈的象征,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成語,比喻“堅不可摧的意志力”。但此用法較為主觀,需結合語境分析。

四、文獻記載

明代陳子龍詩句“歸來未卸鐵裲裆”,印證了其在實戰中的長期使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時期甲胄形制可能略有差異,但核心防護功能一緻。


若需進一步考證曆史形制或軍事演變,可參考《中國兵器史》等專業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鐵裲裆的意思

鐵裲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鐵質材料制作的褲裆。

拆分部首和筆畫

鐵裲裆的部首是金(屍旁),總共有24畫。

來源

鐵裲裆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一章中,形容一種古代制作鐵質裆部的衣物。

繁體

繁體字為鐵襌襠。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為鐵黹黱。

例句

他的鐵裲裆保護了他免受意外事故的傷害。

組詞

鐵闆裲裆、鐵套裆、鐵裆衣等。

近義詞

鐵質褲裆、鐵制裆部等。

反義詞

布裲裆、棉質褲裆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