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的意思、跳梁的詳細解釋
跳梁的解釋
見“ 跳踉 ”。
詞語分解
- 跳的解釋 跳 à 兩腳離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動作:跳躍。跳水。跳蕩。跳跶。跳高。跳遠。跳舞。彈(俷 )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興風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壞人)。 越過:跳班。跳棋。跳槽。 一起一伏地動:心跳
- 梁的解釋 梁 á 架在牆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房梁。棟梁。梁上君子(指竊賊)。 橋:橋梁。津梁(渡口和橋梁,借指學習的門徑)。 器物、身體或其他物體上中間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
網絡擴展解釋
“跳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與出處
- 本義:指跳躍、竄跳的動作,多用于動物或人的肢體行為。例如《莊子·逍遙遊》中“東西跳梁,不辟高下”描述狸狌的跳躍狀态。
- 同義詞:與“跳踉”通用,如唐代柳宗元《三戒》中“因跳踉大阚”。
二、比喻義與用法
- 比喻猖獗跋扈:常用于形容叛亂者或小人的嚣張行為。如《漢書·蕭望之傳》提到“羌虜跳梁于山谷間”,以及《紅樓夢》中“跳梁猖獗之小丑”。
- 固定搭配:常與“小丑”連用為“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興風作浪的卑劣人物。
三、現代語境中的應用
- 多含貶義,強調行為者雖活躍卻微不足道,如“網絡謠言背後總有跳梁之輩”。
- 部分詞典(如滬江線上)将其歸為“跋扈”“猖獗”的近義詞。
四、注意事項
- 權威差異:高權威來源(如《三戒》《漢書》)側重曆史文獻中的使用,低權威網頁(如-9)主要重複釋義,未提供新信息。
- 完整出處和例句可參考《莊子》《漢書》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跳梁
跳梁是指人或動物騰躍在梁上或執行跳躍動作的行為。在引申義中,跳梁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狂妄、自大或者才能出衆,充滿表演欲望。
拆分部首和筆畫
跳梁的拆分部首是足,筆畫數為12。
來源
《跳梁》一詞最早出現在《呂氏春秋》這部戰國時期的典籍中。最原始的意思是指戰國時期的一種兵器,後來引申為行為狂妄自大、才能出衆之意。
繁體
繁體字為跳樑。
古時候漢字寫法
跳梁在漢字的演變過程中,其字形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例如古代漢字寫作:躂、躈等。
例句
1. 他總喜歡跳梁,顯擺自己的才華。
2. 這隻小狗在梁上跳梁跳得很高。
組詞
跳蚤、跳繩、跳舞、梁上君子、高梁
近義詞
表演、炫耀、炫目、傲慢
反義詞
謙虛、低調、拙于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