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uttermost parts of the earth;the farthermost points of the earth] 天的邊界,海的角落,指極遠的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極遠
指極遠的地方。亦形容彼此相隔極遠。 唐 呂岩 《絕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見人。”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六:“今之遠宦及遠服賈者,皆曰天涯海角,蓋俗談也。”《兒女英雄傳》第十六回:“隻可惜老弟來遲了一步,他不日就要天涯海角,遠走高飛,你見他不着了!”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三章:“無論天涯海角,隻要意志相通,咱們是不會分離的!”
“天涯海角”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指極遠的地方或相隔極遠,常形容偏僻、難以到達之處,也用于強調距離遙遠或情感上的疏離感。例如:“無論天涯海角,我們終會重逢。”
海南三亞的“天涯海角”景區是此成語的具象化體現。古代被視為流放之地,因韓愈詩句“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得名,現為著名旅遊景點,融合自然風光與曆史文化。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典故或例句,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文學原著。
《天涯海角》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常用來形容非常遠、非常遙遠的地方。它可以表示一個地點的邊遠與遙遠,也可以用來形容兩個地點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
《天涯海角》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
天(bushou:日, 4畫)
涯(bushou:水, 9畫)
海(bushou:水, 9畫)
角(bushou:角, 7畫)
《天涯海角》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作品中,後來成為一種常用的詞語。其繁體字為「天涯海角」。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些差别,「天涯海角」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一種寫法為「天野洋洲」。
這個小島位于南太平洋的一個地方,真可以說是到了天涯海角。
天邊、海洲、角落、涯無邊際
天涯海角的近義詞有:天南地北、世界的盡頭
天涯海角的反義詞沒有明确對應的詞語,可以使用「近在咫尺」或「相隔甚近」來表示相反的意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