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騰踏的意思、騰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騰踏的解釋

亦作“ 騰蹋 ”。1.提起腳踏或踢。 唐 顧況 《險竿歌》:“翻身挂影恣騰蹋,反綰頭髻盤旋風。”《資治通鑒·唐則天後神功元年》:“丁卯, 昭德 、 俊臣 同棄市……仇家争噉 俊臣 之肉,斯須而盡,抉眼剝面,披腹出心,騰蹋成泥。”特指舞蹈的踢腿踏腳。 唐 司空圖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詩之五:“熨帖新巾來與裹,猶看騰踏少年場。”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舞有骨塵舞、胡旋舞,俱於小圓毬子上縱橫騰踏,兩足不離毬上。”

(2).指高擡腿行進;奔騰。 唐 王建 《水夫謠》:“夜寒衣溼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無處説,齊聲騰踏牽船出。”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王都觀闕雙巍巍,騰蹋衆駿事鞍鞿,佩服上色紫與緋,獨子之節可嗟唏。” 宋 蘇轍 《王詵都尉寶繪堂詞》詩:“騰踏騕褭聯驌驦,噴振風雨馳平岡。”

(3).飛騰。 宋 蘇舜欽 《頂破二山詩》:“此邑有頂山,下潛子母虯。其子去為雨,以救鄉人憂……歲來省其母,風雹六月秋,煙雲騰蹋去,不復經月留。”

(4).喻宦途得意。 宋 葉適 《贈岩電隱士》詩:“從來鐘鼎無山林,老去豈復少年心,若言部位許虧闕,已早騰踏非埋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騰踏”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二、詳細解釋

  1. 動作層面

    • 提起腳踏或踢:如舞蹈中的踢腿動作或武術招式。
    • 高擡腿行進或奔騰:常用于描述馬匹奔跑或人昂首闊步的姿态。例如唐代王建《水夫謠》中“齊聲騰踏牽船出”,描繪纖夫高擡腿拉船的景象。
  2. 抽象比喻

    • 飛騰、上升:如宋代蘇舜欽詩中“煙雲騰蹋去”,形容雲霧升騰的景象。
    • 宦途得意:比喻仕途順利、地位攀升。例如“飛黃騰踏去”(韓愈詩),以“飛黃”(神馬)喻指平步青雲。

三、使用場景


四、近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水夫謠》《符讀書城南》等唐代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騰踏

騰踏(téng tà)是一個動詞,意為飛馳、疾馳。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足”(zú,表示與腳相關的意思),右邊是“騰”(téng,表示升騰)。在漢字書寫中,它包含了15個筆畫。

騰踏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最早是用來形容馬匹奔跑的情景。騰踏的意思是馬匹奮蹄踏地,迅速行動。隨着時間的推移,騰踏也被引申為其他事物迅猛行動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騰踏的寫法不同于簡體字。它将“騰”寫作“騰”,将“踏”寫作“踰”。這種寫法更接近古代漢字的形态,保留了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部分曆史信息。

古代漢字寫法中的騰踏也有所不同。在金文和篆文中,“騰”由馬的形象組成,表示馬躍起。而“踏”則由腳和地面的形象組成,表示腳踏在地上。這種寫法生動地描繪出騰踏的場景,體現了古代人們對馬匹奔馳的形象認知。

以下是一些騰踏的例句:

  1. 他騎着馬騰踏而過,速度極快。
  2. 這個年輕人展示出了騰踏的激情和決心。
  3. 軍隊經過訓練,整齊有序地騰踏向前。

與騰踏相關的組詞包括:騰飛、踏實和踏步。

騰飛表示迅速飛翔、發展進步。

踏實表示踏實穩重,不慌不忙。

踏步表示按一定節拍行走,例如軍隊的正步。

騰踏的近義詞有:飛速、疾馳、奔騰。

飛速表示非常快地飛行或移動。

疾馳指快速行進。

奔騰表示迅速奔跑或升騰。

騰踏的反義詞是:緩慢、停滞。

緩慢表示行動或速度較慢。

停滞指因為某種原因而停止前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