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耕種與畜牧。《史記·貨殖列傳》:“富人争奢侈,而 任氏 折節為儉,力田畜。”
(2).指畜牧。《漢書·西域傳上·尉頭國》:“田畜隨水草,衣服類 烏孫 。”
農田和牲畜。《明一統志·外夷·默德那國》:“有城池宮室,田畜市列,與 江 淮 風土不異。”
“田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含義
該詞由“田”(田地)和“畜”(牲畜)組成,最初指代農業與畜牧活動的結合,即“耕種與畜牧”。例如《史記·貨殖列傳》提到任氏“力田畜”,即通過農耕和畜牧積累財富。
引申含義
在特定語境下,也可單指畜牧,如《漢書·西域傳》記載尉頭國“田畜隨水草”,描述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畜牧生活方式。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形容農業繁榮景象,如土地豐饒、牲畜興旺,或描述古代經濟形态。例如《明一統志》提到某地區“田畜市列,與江淮風土不異”,強調其農業與市集并存的發達狀态。
現代適用性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田畜”,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如“多收并畜”),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或例句,可參考古籍原文或權威詞典。
《田畜》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田地和牲畜。表示耕種和飼養的經濟活動。
《田畜》的拆分部首是田,筆畫數分别為5和11。
《田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的演變。在甲骨文中,田字形狀與現代相似,而畜字形狀則更類似狗的形象。這兩個字的字形結合起來,表示人們在田地中飼養動物的意思。
《田畜》的繁體字形為「田畜」,保留了字形的傳統風格。
《田畜》在古代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是指田地和牲畜。
1. 農民們每天早上都會去照顧田畜。
2. 他們家有一片肥沃的田畜,生活得很富裕。
田園、田地、畜牧、畜群、畜舍等。
田牧、田疇 (指田地);養畜、養殖 (指飼養)
田野、自然 (沒有人為耕種和飼養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