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哀感天地”是一個主謂式成語,形容極度悲傷的情感使天地都為之動容。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悲痛到極點,連天地都受到感動。常用來形容喪親、亡國等重大悲痛場景。
出處與典故
源自宋代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一·二祖阿難尊者》記載的典故:“王聞失聲號恸,哀感天地。”描述古印度國王因聽聞尊者涅槃而悲痛欲絕的情景。
結構與用法
近義與反義
延伸說明
該成語屬古代漢語用法,現代多用于文學或強調情感沖擊力的場景,如“他的悼詞哀感天地,在場者無不落淚”。
《哀感天地》是一個成語,由三個漢字組成。下面将對這個成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哀感天地》意指對偉大的人物或大事的悼念和懷念之情。表示對過去的人或事件感到悲痛和難過,并将這種情感表達到天地之間。
《哀感天地》的三個字分别為:哀(心部首,7筆畫)、感(心部首,13筆畫)、天(一部首,4筆畫),共計24筆畫。
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史記·孝經列傳》:“夫孝者,所以事君也,事君者,所以順也。順天者,哀感天地之心存焉。”這段文字中的“哀感天地之心存焉”,後來引申為成語,用來表達對偉大人物或重要事件的哀悼之情。
《哀感天地》的繁體字為「哀感天地」,沒有發生變化。
根據《說文解字》,古漢字中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哀感天地》,古代與現代的寫法并無差異。
他的離世使人們深感《哀感天地》,全城的人都在為他默哀。
組詞方面,與《哀感天地》相關的詞語可以有:“悼念”、“哀悼”、“懷念”等。
與《哀感天地》近義的成語包括:“沉痛”、“痛心”、“感慨萬分”等。
與《哀感天地》反義的成語包括:“歡欣鼓舞”、“快樂”、“喜不自禁”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