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讨掩的意思、讨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讨掩的解釋

征讨、掩襲。 南朝 陳 徐陵 《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隨機讨掩,觸向平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讨掩”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讨掩”由“讨”和“掩”兩個動詞組合而成:

組合後的核心含義為“征讨與突襲相結合的軍事行動”,常見于古代文獻描述戰術策略。


二、文獻例證

南朝陳代徐陵在《武皇帝作相時與嶺南酋豪書》中寫道:“隨機讨掩,觸向平夷”。此句表明該詞用于描述靈活運用讨伐與突襲戰術以達到平定目标的情景。


三、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讨掩”誤讀為“借故掩飾真實意圖”的成語,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是對“掩”字現代義的引申誤用。權威詞典與古代用例均指向軍事行動含義。


四、延伸說明

“掩”在古漢語中多與軍事相關:

因此,“讨掩”更接近“讨伐結合奇襲”的複合戰術概念,而非抽象的行為掩飾。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曆史研究中,以“征讨與突襲”為“讨掩”的标準釋義,避免現代語義幹擾。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徐陵集》中的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讨掩的意思

《讨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請求、尋求庇護或保護。主要用來描述在困境或危險中尋求幫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讨掩》由“讠”和“掩”兩個部首組成。其中,“讠”是讨論的意思,為上部,而“掩”在下部。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讨掩》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過程中的形聲字,結構強調了言談尋求掩護的含義。字義在曆史長河中逐漸形成并傳承至今。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讨掩的寫法為「討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讨掩的組成部分有所變化。其中,“讨”字的上半部分以“言”替代,“掩”字的下半部分以“捨”替代。整體寫法為「訁捨」。

例句

1. 在困境中,他到處讨掩,希望能得到幫助。

2. 面對危險,她不得不讨掩于他人之下。

組詞

1. 讨救:請求幫助。

2. 讨飯:乞求食物。

3. 掩護:保護、給予庇護。

4. 掩飾:隱藏、僞裝或修飾。

近義詞

尋求、請求、乞求、祈求

反義詞

提供、給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