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分娩期或産褥期中的婦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插梨》:“《吳氏本草》曰:‘……産婦蓐中,及疾病未癒,食梨多者,無不緻病。’”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苧麻》﹝發明﹞引 陳藏器 曰:“苧性破血,将苧麻與産婦枕之,止血運。”《說唐》第五四回:“家中有産婦,此是他身下的草,有了血迹,要去抛在河内。” 艾青 《黎明的通知》詩:“請叫醒每個人,連那些病者和産婦。”
“産婦”是“産婦”的繁體寫法,指處于分娩期或産褥期的女性,具體釋義如下:
基本定義
拼音為chǎn fù,特指正在經曆分娩(生産嬰兒過程)或處于産褥期(産後6-8周身體恢複期)的女性。例如:“降低産婦死亡率是全球衛生目标。”
構詞解析
相關背景
該詞常出現在醫療健康、社會政策等領域,涉及産婦護理、産後康複等内容。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将“降低産婦死亡率”列為可持續發展目标之一。
若需了解産婦護理等擴展知識,建議查閱專業醫學資料。
《産婦》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處于産褥期的婦女,即分娩後至康複完全、恢複生理健康狀态的過程。以下是關于《産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産婦》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生字旁”和“女字旁”。它們分别是由4個、3個筆畫所組成。
《産婦》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中,用以描述分娩後的婦女。在現代漢語中,這個詞彙被廣泛應用于醫療、家庭和社會等領域。
在繁體字中,《産婦》可以寫作《産婦》。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産婦》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式會隨着時間而演變。然而,無論文字形式如何變化,其意義始終是指産褥期的婦女。
1. 她是一位幸運的産婦,分娩後恢複得非常迅速。
2. 需要重視産婦的心理和身體健康。
組詞:産婦,待産婦,産後恢複
近義詞:待産婦,孕婦,生産婦女
反義詞:非産婦,非孕婦,非生産婦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