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掠奪。 宋 洪邁 《容齋續筆·天下有奇士》:“ 王先成 往説其将 王宗侃 曰:‘民入山谷,以俟招安,今乃從而掠之,與盜賊無異。旦出淘虜,薄暮乃返,曾無守備之意。’”
“淘虜”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基本釋義
該詞意為掠奪,指通過武力或暴力手段奪取財物或人口。拼音為táo lǔ,其中“淘”在此處并非現代常用的“淘洗”之意,而是與“虜”結合,強調強行奪取的行為。
文獻出處
宋代洪邁《容齋續筆·天下有奇士》中記載:“旦出淘虜,薄暮乃返,曾無守備之意。”此句描述軍隊白天外出掠奪、傍晚返回的情景,側面反映該詞的曆史使用背景。
構成解析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曆史叙述中,現代漢語已不常見,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含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容齋續筆》原文或漢語曆史詞典。
《淘虜》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通過排除和清除雜物來尋找和保留珍貴的人才,也可以指剔除人才中的庸才和佞臣。淘虜是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用于選拔優秀的人才,以利國家發展。
《淘虜》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水》和《虍》,其中水是部首,表明與水相關的意義;虍是本字,表示虎的意思。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淘的總筆畫數是11,虜的總筆畫數是11。
《淘虜》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孟子·公孫丑下》:“君子淘虜,小人逐朝。”這句話意思是賢才能夠淘汰出來,而小人則緊隨權勢人物。《淘虜》繁體字是「濤虜」。
古代寫法不同于現代寫法,古時候的《淘虜》是「濤虜」,其中的「濤」意思是波濤,形象地表示淘汰中的力量;而「虜」仍然指代虎,表示被捕捉的動物。
1. 老闆宣布公司要進行一次淘虜,以篩選出最優秀的人才。
2. 相比較其他政黨,這個黨派能夠切實淘虜,選拔出高素質的領導人。
1. 淘汰:指除去不合格、不合適的,保留優勝者。
2. 招才:指吸引、引進優秀的人才。
1. 篩選:指從衆多的人或事物中挑選出適合的。
2. 選拔:指從人員中推選出合適的人才。
1. 留任:指保留原職,不去排除或替換。
2. 納垢:指接納有污點或不良品質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