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瓬的意思、陶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瓬的解釋

亦作“ 陶旊 ”。燒制簋、豆等陶器器皿。亦指燒制簋、豆等陶器器皿的工人。《周禮·考工記·瓬人》:“凡陶瓬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 唐 皮日休 《鹿門隱書》:“弓箕之家生子,而捨乎弓箕?陶旊之家生子,而捨乎陶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陶瓬”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與文獻依據

  1. 《周禮·考工記·瓬人》記載:“凡陶瓬之事,髻、墾、薜、暴不入市。”意為在陶器制作中,存在變形(髻)、破裂(墾)、瑕疵(薜)、色澤不均(暴)等問題的器物不得流入市場(參考)。
  2. 唐代皮日休《鹿門隱書》中提到相關比喻,側面反映了這一職業在古代手工業中的角色。

三、延伸說明

四、總結

“陶瓬”既指代陶器工匠的職業,也涵蓋其技術規範和行業标準,是研究古代手工業分工及器物文化的重要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陶瓬》的意思

《陶瓬》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器皿中的一種陶瓷器。它通常指的是一種用于存儲和飲用液體的陶器,具有較大的容量和甕形的外觀,常用于貯存酒類或其他液體。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陶瓬》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陶(部首:阜)和瓦(部首:瓦)。陶的筆畫數為7畫,瓦的筆畫數為5畫。

來源和繁體

《陶瓬》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繁體中,陶瓬被寫為「陶甌」,「甌」是指一種中空的陶制器皿。由于簡化字的推廣,現代漢字普遍使用簡化字形式的「陶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陶瓬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陶瓬的寫法為「陶瓦」。古代的陶瓬器通常由陶土制成,外形如同甕,因此被稱為「陶瓦」。

例句

1. 他用陶瓬盛滿了美酒,與客人一起慶祝。

2. 這個陶瓬由傑出的陶藝家手工制作的。

組詞

1. 陶器:指用陶土制作的各種器皿。

2. 瓦器:指用瓦土制作的各種器皿。

3. 陶藝:指陶土藝術,即陶器的制作和裝飾技藝。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陶罐、陶壺、瓷甕

反義詞:玻璃杯、塑料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