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邑 、 萊山 的并稱。 桃邑 在今 山東 汶上縣 東北三十五裡之 桃鄉 。 萊山 在今 山東 萊蕪縣 。 春秋 魯 孟僖子 家臣 謝息 ,為 孟孫氏 守 郕邑 有功,于是以 桃 萊 兩地授予 謝息 。事載《左傳·昭公七年》。後用為效忠主上而獲封賞的典故。《後漢書·馮衍傳上》:“内無鈎頸之禍,外無 桃 萊 之利,而被畔人之聲,蒙降城之恥,竊為左右羞之。”
“桃萊”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桃萊”指春秋時期魯國的兩個地名——桃邑和萊山的合稱。桃邑位于今山東汶上縣東北的桃鄉,萊山位于今山東萊蕪縣。
據《左傳·昭公七年》記載,魯國孟僖子的家臣謝息因守衛郕邑有功,被授予桃邑與萊山兩地作為封賞。這一事件成為後世“效忠主上而獲封賞”的典故。
《後漢書·馮衍傳上》曾引用此典:“内無鈎頸之禍,外無桃萊之利。”此處以“桃萊”代指因忠義而獲得的功名利祿。
“桃萊”屬于曆史地理名詞,其文化意義遠超字面含義,常用于古籍中隱喻忠義與封賞的關系。具體使用需結合文獻語境分析。
桃萊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mù)和艹(cǎo),共有11個筆畫。桃萊是一個獨立的詞語,沒有繁體字。
桃萊的來源比較模糊,沒有确切的記載。它可能是古代的一個地名或者人名,但相關的資料已經無法考證。目前,桃萊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時候作為一個虛構的地名或者美好寓意的象征。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在有所不同。雖然桃萊沒有繁體字,但在曆史上的漢字寫法中,其形狀可能與現代稍有出入。然而,由于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我們無法準确了解古代的漢字寫法。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桃萊的用法:
在組詞方面,桃萊可以與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形成新的意義,例如:桃萊峻嶺、桃萊風景、桃萊之行等。
在近義詞方面,由于桃萊的意義比較模糊,很難給出準确的近義詞。
至于反義詞,因為桃萊的意義比較抽象,沒有具體的對立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