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分時操作系統英文解釋翻譯、分時操作系統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計】 time 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分詞翻譯:

分時操作的英語翻譯:

【電】 time-sharing

系統的英語翻譯:

system; scheme
【計】 system
【化】 system
【醫】 system; systema
【經】 channel; system

專業解析

分時操作系統(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是一種允許多個用戶通過終端同時交互式使用計算機資源的操作系統。其核心在于将中央處理器(CPU)的時間劃分為微小的時間片(Time Slice),輪流分配給多個聯機用戶或任務,使每個用戶感覺在獨占系統資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核心概念與中英文術語對照

  1. 分時 (Time-Sharing)

    中文“分時”指分割時間資源,英文術語強調共享時間片(Sharing Time Slices)。系統通過快速切換(毫秒級)執行不同用戶的任務,實現多任務并發處理。

  2. 交互性 (Interactivity)

    用戶可通過終端實時輸入指令并立即獲得響應(如命令行操作),區别于批處理系統的延遲執行。

  3. 多路性 (Multiplexing)

    單台主機支持數十甚至上百終端同時接入,物理資源被邏輯隔離分配給不同用戶會話。


二、關鍵技術特征

  1. 時間片輪轉調度 (Round-Robin Scheduling)

    CPU按固定時間片(如10-100ms)輪流執行各用戶任務,超時後挂起并切換至下一任務。

  2. 内存保護與隔離 (Memory Protection)

    為每個用戶進程分配獨立内存空間,防止越權訪問(如基址-界限寄存器機制)。

  3. 響應時間保障 (Response Time Guarantee)

    系統需确保用戶操作在可接受時間内響應(通常<1秒),依賴高效的進程調度算法。


三、典型應用場景


四、權威定義參考

  1. 《計算機操作系統》(湯小丹著)

    “分時系統通過時間片劃分和中斷機制,實現多用戶對CPU的共享,每個用戶通過終端與系統交互。”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4版)

  2. IEEE标準術語庫 (IEEE Std 610.12-1990)

    “Time-Sharing: A mode of operation that allows two or more users to execute programs concurrently on a single computer system by interleaving the execution of their programs.”

  3.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Time-sharing enabled the economic use of expensive mainframe computers by dividing processing time among multiple users, laying groundwork for modern multitasking OS.”

    (來源:Britannica, "Computer - Time-sharing and Minicomputers")


五、曆史意義


術語中英對照表

中文術語 英文術語
分時操作系統 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
時間片 Time Slice
交互性 Interactivity
多路複用 Multiplexing
輪轉調度 Round-Robin Scheduling

網絡擴展解釋

分時操作系統(Time-Sharing Operating System)是一種允許多個用戶或任務通過時間片輪轉方式共享計算機資源的操作系統。其核心目标是通過快速切換任務,讓每個用戶或程式感覺自己在獨占系統資源。以下是關鍵特征的詳細解釋:

  1. 時間片輪轉機制

    • 系統将CPU時間劃分為微小片段(如毫秒級),按順序分配給不同任務。當一個任務的時間片用完,CPU立即切換到下一個任務。這種快速切換在用戶無感知的情況下完成,形成"并行"假象。
  2. 核心特性

    • 多用戶支持:允許多個終端同時登錄操作,典型應用于早期UNIX系統。
    • 交互性:用戶可實時獲得響應,如輸入命令後立即看到結果。
    • 公平性:通過動态優先級調整防止單個任務長期占用資源。
  3. 技術實現

    • 采用中斷機制和上下文切換技術,保存當前任務狀态後加載下一任務。
    • 内存管理需支持多任務隔離,早期系統使用基址-界限寄存器,現代系統結合虛拟内存技術。
  4. 曆史意義

    • 誕生于1960年代(如MIT的CTSS),解決了批處理系統效率低下的問題。
    • 推動計算機從科研專用轉向商業和學術多用戶場景,為現代操作系統奠定基礎。
  5. 與現代系統的關系

    • 當代操作系統(如Linux、Windows)融合了分時與實時調度,例如:
      • 交互進程優先獲得短時間片(如10ms)
      • 後台進程分配較長時間片(如100ms)
    • 通過多級反饋隊列等算法平衡響應速度和吞吐量。

分時系統與實時系統(RTOS)的主要區别在于:前者優化平均響應時間,後者保證最壞情況下的截止時間。當前雲計算中的虛拟機調度、容器化技術仍繼承分時理念,通過資源切片實現多租戶資源共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埃庫今跋扈撥號盤速率測試充分搗砂逗號二炔丙基法制精神輻管足類工藝工程購股選擇權骨折連接合乎灰處理過度漿栎油甲狀下結節接地導線脊柱後凸均衡因子逆流串聯起動機七水合硫酸鎂入門十二指腸縫術使用損耗實質的損害水液加脂鎖入推推電壓圖象注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