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accurate to dimension
accord; be consonant with; cohere; coincide; come up to; conform; correspond
fit
【計】 correspondency
【醫】 homology
【化】 finish size
在機械制造與産品設計領域,“符合加工尺寸”是一個關鍵的質量控制術語,其核心含義如下:
“符合加工尺寸” 指工件的實際加工尺寸嚴格處于設計圖紙或技術規範規定的公差範圍(Tolerance Range) 内。其标準英譯為:
"Conform to Machining Dimensions" 或"Within Specified Dimensional Tolerances"。
該表述強調實測尺寸需同時滿足基本尺寸(Basic Size) 和允許偏差(Permissible Deviation) 的雙重要求。
公差帶的符合性
尺寸合格與否取決于是否落入公差帶(Tolerance Zone)。例如,圖紙标注“Ø25±0.05mm”,實測值為Ø24.98mm即符合要求,而Ø24.94mm則超差失效。
測量基準的關聯性
尺寸符合性需基于幾何基準(Geometric Datum) 進行檢測。若基準面定位偏差,即使局部尺寸達标,整體裝配仍可能失效。
工藝能力的體現
批量生産中,尺寸符合率直接反映工序能力指數(Cp/Cpk),計算公式為:
$$ Cpk = minleft(frac{USL - mu}{3sigma}, frac{mu - LSL}{3sigma}right) $$ 其中 $USL/LSL$ 為公差上下限,$mu$ 為均值,$sigma$ 為标準差。
定義“尺寸公差”為“允許尺寸的變動量”,編號 GB/T 1800.1-2020 。
強調尺寸符合性必須結合幾何尺寸與公差(GD&T) 框架驗證(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
規定尺寸公差系統的ISO 代碼體系(如 H7/g6),全球通用化判定依據 。
符合加工尺寸是确保互換性(Interchangeability) 和功能性(Functionality) 的基礎。在航空航天、精密儀器等領域,微米級尺寸偏差可能導緻系統失效,故常采用統計過程控制(SPC) 進行實時監控(參考:《制造質量控制實踐》,ISBN 978-7-111-61542-3)。
“符合加工尺寸”在機械加工中通常指零件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達到的中間尺寸或過渡性尺寸要求,以确保最終成品符合設計标準。以下是具體解釋:
“符合加工尺寸”本質上是加工流程中的過渡性尺寸要求,其核心目的是通過分階段控制尺寸精度,平衡效率與成本,最終确保成品符合設計要求。
保護闆被動性震顫苯胺黑波濟氏綜合征單船式飛機反應堆化學非互惠原則副鞭毛的複制裝置共有年金過程系統工程矯捷的膠态金屬接受送達空號擴大經銷拉伸蠕變鄰氨羰基苯甲酸貌酶類蛋白質片型聚合物破裂孔鉛室結晶鉛酸鈉遷移率區距名手提箱通用晶體管違法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