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 grade; rank; wait; when
【機】 iso-
arrange; eject; exclude; line; platoon; raft; range; rank; row; tier
【化】 blower
content; matter; substance; thing
【化】 object
【醫】 agent
在漢英詞典視角下,"等排物"對應的英文術語為isostere(或isosteric compound),指具有相似分子體積、電子排布及物理化學性質的原子、基團或分子。這類物質因電子結構和空間結構的相似性,常表現出可替代的化學行為,尤其在藥物設計與材料科學中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電子排布等效性
等排物的原子或基團外層電子數相同(如—F與—OH均含7個價電子),導緻電負性、極性等性質相近。例如,苯環中的—CH=可被—N=替代形成吡啶,二者均為平面六元環且電子分布相似 。
分子體積與形狀匹配
等排物需保持相近的立體構型(如—CH₂—與—O—的鍵長與鍵角相似),确保在生物活性位點中空間填充效果一緻。經典案例包括尿素與硫脲的等排關系 。
功能替代性
在藥物化學中,等排置換(isosteric replacement)通過替換分子片段優化藥物性質(如改善代謝穩定性)。如抗潰瘍藥物奧美拉唑中—CH₃被—CF₃替代,增強脂溶性 。
定義等排物為"具有相同價電子數且原子數相近的分子或離子,其物理性質高度相似"(來源:IUPAC Compendium of Chemical Terminology, Gold Book)。
明确将"isostere"譯為"等排物",強調其"電子結構等效性"及在構效關系研究中的價值(來源:科學出版社,2016版)。
: IUPAC術語庫定義見:https://goldbook.iupac.org/terms/view/I03328
: 《英漢化學辭典》ISBN 978-7-03-047850-5,第421頁。
“等排物”這一術語在化學領域中更常見的表達是“等電子體”或“等排體”(英文:isosteres)。它指的是具有相同價電子數、相似分子結構或物理性質的原子、離子或分子。以下是詳細解釋:
等排物的核心特征是電子結構相似性,例如:
該概念由化學家Irving Langmuir于1919年提出,最初用于描述一氧化碳(CO)與氮氣(N₂)的相似性(均為雙原子分子且含10個價電子)。後來擴展到更多分子和離子。
“等排物”與“同構體”不同——前者強調電子數相似,後者強調結構相似但組成不同(如石英與磷鋁石)。若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案例或應用場景,建議提供更多上下文以便補充說明。
矮墩墩保持原始價值被選字膽總管碎石術電鍵彩虹發動機多蕊老鹳草屬鍍鋅墊圈房産信托肺底結核非法攜械封銷改掉光陰行星針輪減速機加馬列亞氏螺菌堅硬性基參數靜電測量器南歐千裡光牛車牽前肌青春期後時期柔腦膜掃描輸出總線上帝的最後審判日斯叩達氏音台盼羅散調整打印設置通草圖靈機停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