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delphinine
emerald green; jade green
sparrow
【醫】 alcali; alkali; base; lid
翠雀堿(Cuìquè Jiǎn),英文名Delphinine,是一種劇毒的二萜類生物堿(diterpenoid alkaloid),主要存在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翠雀屬(Delphinium)植物中,如大花飛燕草(Delphinium grandiflorum)等。其化學結構與烏頭堿(Aconitine)相似,具有強烈的神經毒性。
化學性質
分子式為 $mathrm{C{33}H{45}NO_9}$,通過抑制神經元鈉離子通道的失活,阻斷神經傳導,導緻肌肉麻痹、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
植物來源
常見于翠雀屬植物的根、種子及全草,中國多地分布的野生飛燕草(如 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亦含此成分。
毒性作用
誤食少量即可引發中毒,症狀包括口舌麻木、嘔吐、抽搐,嚴重時緻死。其毒性與烏頭堿相當,需嚴格避免接觸或誤食相關植物。
研究意義
作為天然毒素模型,用于神經藥理學研究,但無臨床藥用價值。相關植物在傳統醫學中曾被外用治療疼痛,但因安全性問題已被淘汰。
翠雀堿為高危毒素,禁止内服或未經專業處理使用。公衆需警惕觀賞植物(如飛燕草)的毒性,避免兒童及寵物接觸。
參考資料:
根據現有資料,“翠雀”一詞主要有兩層含義,但“翠雀鹼”在提供的搜索結果中未被提及。推測可能存在以下兩種情況:
指翡翠鳥
古代文獻中“翠雀”多指羽毛翠綠的翡翠鳥,如晉代郭璞《翡翠贊》提到其栖息于南海,羽毛豔麗但“肉不足宰”。
指毛茛科植物
現代植物學中,翠雀(學名:Delphinium grandiflorum)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形似燕子又名“飛燕草”。其花期為5-10月,分布于中國雲南、四川等地。
“鹼”通常為“堿”的異體字,可能指植物中的生物堿成分。
當前資料未明确解釋“翠雀鹼”,建議結合植物學文獻或化學數據庫查詢“翠雀堿(Delphinine)”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