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甙英文解釋翻譯、大戟甙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euphorbon
分詞翻譯:
大戟的英語翻譯:
【醫】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甙的英語翻譯:
【醫】 glucoside; glycocide; glycoside
專業解析
大戟甙(Dà Jǐ Dài)是一種從大戟屬(Euphorbia)植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屬于萜類苷(terpenoid glycoside)。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中文釋義
大戟甙
- 中文名:大戟甙
- 植物來源:主要存在于大戟科植物(如京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的根部。
- 化學性質:為二萜類苷化合物,具有刺激性毒性,傳統中醫中需炮制減毒後入藥。
二、英文對應術語
英文名:Euphorbia glycoside 或 Euphorbin
- 化學命名:3-O-β-D-Glucopyranosyl-ent-atis-16-en-14-oate(基于苷元結構)。
- 藥理活性:研究顯示其具有抗腫瘤、抗炎作用,但高劑量可能引發黏膜刺激。
三、傳統應用與注意
- 中醫用途:炮制後用于水腫、痰飲積聚,但需嚴格控量(《中國藥典》規定用量1.5–3g)。
- 毒性警示:未炮制的大戟甙可緻口腔灼痛、嘔吐,外用可能引起皮膚紅腫。
四、現代研究
- 抗腫瘤機制:通過抑制拓撲異構酶Ⅱ誘導癌細胞凋亡(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18)。
- 結構修飾:乙酰化衍生物可降低毒性并增強靶向性(Phytochemistry Reviews,2020)。
參考文獻來源:
-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Taylor & Francis, 2019)
網絡擴展解釋
大戟甙(Dàjǐ Dài)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屬于糖苷類(甙類),主要存在于大戟科植物中,如京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以下從化學屬性、藥理作用及毒性等方面進行解釋:
1.化學屬性
- 分子式:C₃₃H₄₄O₉,分子量584.70()。
- 分類:屬于甙類(糖苷),即由糖與非糖部分(苷元)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廣泛存在于植物中,如甘草、陳皮等中藥也含甙類成分()。
2.藥理作用
- 導瀉與刺激作用:大戟甙能刺激腸管促進導瀉,并對妊娠子宮有興奮作用,臨床用于治療水腫、胸腹積水等()。
- 抗癌活性:研究表明,大戟甙可誘導癌細胞凋亡,通過胱天蛋白酶途徑及調控CDK1蛋白水平,阻滞細胞周期()。
- 擴張血管:可擴張毛細血管,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血壓升高()。
3.毒性及注意事項
- 刺激性:接觸皮膚可能引起充血;内服過量(>1.8克)會刺激胃腸道,導緻腹瀉,嚴重時引發神經毒性(震顫、昏迷等),甚至呼吸麻痹緻死()。
- 使用限制:需嚴格遵醫囑,避免自行服用。
4.應用領域
- 傳統中藥:用于瀉水逐飲、消腫散結,治療肝硬化腹水、癰腫瘡毒等()。
- 現代研究:作為抗癌成分的潛在藥物開發()。
大戟甙兼具藥用價值與毒性,需在專業指導下使用。其化學結構複雜,作用機制多樣,體現了中藥“以毒攻毒”的特性,但安全性問題不容忽視。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