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苷英文解釋翻譯、白蠟樹苷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fraxin
分詞翻譯:
白蠟樹的英語翻譯:
【醫】 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
苷的英語翻譯:
【化】 glycoside
專業解析
白蠟樹苷(Báilàshù Gān),英文名為Fraxin,是一種天然存在的香豆素苷類化合物。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術語定義
白蠟樹苷是從白蠟樹屬(Fraxinus)植物的樹皮或葉片中提取的香豆素衍生物苷。其化學名為 7-Hydroxy-6-methoxycoumarin-8-β-D-glucopyranoside,分子式為 (ce{C16H18O10})。
漢英對照:
- 中文:白蠟樹苷(白蠟樹 + 苷,指從白蠟樹中提取的糖苷)
- 英文:Fraxin(源自拉丁屬名 Fraxinus)
二、來源與植物學背景
白蠟樹苷主要存在于:
- 白蠟樹(Fraxinus chinensis):中國傳統藥用植物,樹皮入藥稱“秦皮”。
- 歐洲白蠟樹(Fraxinus excelsior):歐洲民間用于抗炎、利尿。
來源示例:《中國植物志》 記載白蠟樹屬植物含多種香豆素苷類成分(參考:Flora of China)。
三、化學特性與生物活性
- 化學結構:
由香豆素母核(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與葡萄糖通過β-糖苷鍵連接。
- 生物活性(根據藥理學研究):
- 抗炎作用:抑制炎症因子釋放(如TNF-α)。
-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氧化損傷。
- 抗菌: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抑制作用。
四、傳統與現代應用
- 傳統中藥:秦皮(含白蠟樹苷)用于清熱燥濕、止痢,治療痢疾、目赤腫痛(《中國藥典》)。
- 現代研究:作為先導化合物用于開發抗炎藥物,其苷元(fraxetin)活性更強。
五、特性補充
白蠟樹苷具藍色熒光,可用于植物化學分析中的定性檢測。其水溶性因糖基存在而增強,利于生物利用度提升。
權威參考來源:
- PubChem: Fraxin(化學結構數據庫)
- ScienceDirect: Fraxin pharmacological review(藥理學綜述)
-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Vol 145, Issue 3, 2013)
網絡擴展解釋
白蠟樹苷(Fraxin)是一種天然化合物,以下從多個角度對其解釋:
一、基礎信息
- 化學名稱:秦皮苷、梣皮苷(别名)
- CAS號:524-30-1
- 分子式:C₁₆H₁₈O₁₀,分子量370.31
- 物理性質:
- 熔點:205-208°C
- 密度:約1.6 g/cm³
- 溶解性: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熱水及熱乙醇
二、來源與提取
- 植物來源:主要存在于木犀科植物(如苦枥白蠟樹、尖葉白蠟樹、白蠟樹等)的枝皮或幹皮中。
- 提取方法:常用有機溶劑從植物中分離純化,作為标準品時純度≥98%。
三、藥理作用
- 抗氧化與抗炎:通過抑制環腺苷酸磷酸二酯酶(PDE)減少氧化應激,緩解炎症。
- 關節保護:對脂多糖(LPS)誘導的骨關節炎(OA)軟骨細胞有保護作用,可能成為潛在治療藥物。
- 抗轉移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可能抑制腫瘤轉移。
四、用途與注意事項
- 研究用途:作為分析标準品用于藥理學研究,不用于臨床診斷。
- 安全性:需在低溫(4℃)、避光條件下保存,以确保穩定性。
以上信息綜合了化學性質、來源及生物活性,如需更詳細數據可參考相關研究文獻或标準品供應商資料。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