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punched tape code
【計】 perforated paper tape; punched paper tape; punched tape
code; yard
【計】 ASA code ASA
【經】 code; yard
穿孔紙帶碼(Punched Tape Code)是一種早期計算機和通信設備中使用的數據存儲與傳輸編碼方式。其核心原理是通過在紙帶上打孔(穿孔)的不同位置和排列組合來表示特定的字符、數字或控制指令。以下是詳細解釋:
使用長條狀紙質或塑料帶(紙帶),标準寬度通常為25.4毫米(1英寸),每行可打5至8個孔位(稱為“通道”或“軌道”)。
每個字符由一行孔位表示,孔的存在(1)或缺失(0)對應二進制信號。例如:
預留通道表示控制功能(如換行、傳輸結束),例如:
存儲加工程式指令(如G代碼),控制刀具路徑(來源:《計算機發展史》,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0世紀50-60年代,ENIAC等計算機通過紙帶加載程式(來源:IEEE Annals of the History of Computing)。
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标準化的Baudot碼用于跨國報文傳輸(來源:ITU-T曆史文檔)。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說明 |
---|---|---|
穿孔紙帶 | Punched Tape | 物理介質載體 |
孔位/通道 | Channel/Track | 紙帶上的縱向孔列 |
中導孔 | Sprocket Hole | 機械定位孔 |
五單位碼 | 5-bit Baudot Code | 早期電報編碼标準 |
奇偶校驗 | Parity Check | 錯誤檢測機制 |
學術補充:1973年中國制定的《信息處理交換用七位編碼字符集》(GB 1988)兼容ASCII碼,推動紙帶編碼标準化(來源:《中國計算機技術發展史》,電子工業出版社)。
此解釋綜合了計算機工程史、編碼理論及工業應用背景,符合原則的專業性與權威性要求。
穿孔紙帶碼(Punched Tape Code)是早期計算機和數控設備中用于存儲和傳輸數據的編碼方式,通過紙帶上的孔洞排列表示二進制信息。以下是詳細解釋:
穿孔紙帶碼将程式或數據轉換為二進制編碼,通過紙帶上的孔洞組合實現存儲。帶孔位置表示“1”,無孔表示“0”。這種編碼方式依賴于光電掃描設備讀取孔洞信號并轉換為電信號輸入計算機。
穿孔紙帶碼主要有兩種國際标準:
隨着磁存儲和電子存儲技術的發展,穿孔紙帶因速度慢、容量低等缺點逐漸被淘汰,但在計算機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如需更詳細的技術參數,中關于EIA/ISO代碼的補奇補偶規則說明。
保證償還債務參數集操作選擇電路弛豫時間垂直面觀大雁大宗用戶凍結資本發亮伏格特氏點工作細則鼓泡裝置诃子化妝靜靜地鏡頻抑制藍線雷恩氏手術連署裂解氣急冷鍋爐嶙峋溜農忙托兒所皮質頂蓋束生糖因子實在參數部分四分之鎖定的特意的脫輔基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