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tropospheric wave
troposphere
【醫】 troposphere
wave
【化】 wave
【醫】 deflection; flumen; flumina; kymo-; wave
對流層波(Tropospheric Wave)是大氣科學中描述對流層内氣壓、溫度及風場周期性擾動的物理現象。其形成機制主要源于地球自轉産生的科裡奧利力與大氣層結穩定度的相互作用,表現為波長在1000-4000公裡的準水平波動結構,具有羅斯貝波特性(Rossby wave characteristics)。
根據國際氣象組織(WMO)術語标準,該現象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英國皇家氣象學會(RMetS)研究指出,對流層波的能量譜分析顯示其在500 hPa等壓面表現最為顯著,波動周期通常持續3-7日,振幅隨緯度增高而增大。這種波動對跨大陸天氣系統的傳播具有重要調制作用,特别是在北半球冬季環流中尤為突出。
漢英詞典對照顯示,該術語對應英文術語存在兩種規範表達:"tropospheric wave"(ISO 2533:1975标準)和"baroclinic wave"(AMS氣象學術語手冊第3版),後者特指與斜壓不穩定性相關的波動形式。中國氣象局《大氣科學名詞》第三版建議在學術寫作中優先采用前者作為标準譯法。
“對流層波”這一表述可能存在兩種理解方式,需結合大氣科學和電波傳播領域分别解釋:
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層最靠近地面的一層,高度約8-18公裡(赤道最高,兩極最低)。該層集中了約75%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氣現象的主要發生區域。其核心特征包括:
在此層中,“波”可能指大氣内部的重力波或羅斯貝波等自然波動現象,但搜索結果未明确提及具體定義。
根據,對流層波導傳播是一種特殊電磁波傳輸現象:
若需進一步确認術語準确性:
鼻中隔刺不恭曾格爾反射承壓力存活動力範圍放射性氪酸鹽費用函數分程調節系統幹性壞疽鉻鞣腸線家産處分架空輸送機講課人基本元素卡英辛克利默氏菌苗理論上的收入利用顧客資金買空賣空尼普科磁盤盤形劈開前末端基效應起動按鈕軟鉛深染的瞬變流鎖骨下窩碳骨架的破壞同步時分多路複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