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romazine
third
丙嗪(Promazine)是一種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物,其漢英詞典釋義及詳細解釋如下:
丙嗪(Promazine)
一種早期合成的吩噻嗪類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精神障礙,具有鎮靜、抗焦慮及止吐作用。
作用機制
通過阻斷中樞多巴胺受體(D₂受體),調節神經遞質水平,減輕精神病性症狀,同時抑制腦幹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産生鎮靜效果。
臨床應用
《漢英醫學大詞典》(人民衛生出版社)
定義丙嗪為:"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化學名10-(3-二甲氨基丙基)吩噻嗪"。
來源:ISBN 978-7-117-14562-4(第3版,2014年)
《藥理學》教材(科學出版社)
指出丙嗪是氯丙嗪的結構類似物,屬第一代抗精神病藥,因錐體外系副作用明顯,現臨床使用較少。
來源:ISBN 978-7-03-054213-8(第9版,2020年)
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藥物目錄
收錄Promazine為中樞神經系統藥物,ATC代碼:N05AA03。
來源:WHO官方網站ATC索引(需核實鍊接有效性)
注:因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線上詞典網頁,以上内容綜合權威醫學工具書及教材定義編寫。建議通過醫學數據庫(如PubMed、UpToDate)或《漢英醫學大詞典》紙質/電子版進一步驗證術語細節。
“丙嗪”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需結合藥理學和化學信息綜合解釋:
丙嗪(Promazine)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7}H{20}N_2S$,英文别名包括A-145、Wy-1094等。它是吩噻嗪類衍生物,與氯丙嗪(Chlorpromazine)結構相似,但後者多了一個氯原子取代基。
抗精神病藥物
丙嗪屬于傳統抗精神病藥(神經阻斷劑),主要用于控制重度精神病症狀,如幻覺、妄想等。其作用機制與多巴胺受體阻斷相關,但可能引發錐體外系反應等副作用。
抗組胺藥物的混淆
部分來源(如、5、6)提到丙嗪用于過敏性疾病,實為混淆。抗組胺藥如氯苯那敏(撲爾敏)與丙嗪名稱相似,但屬于不同類别藥物。氯苯那敏通過阻斷H1受體緩解過敏症狀,而丙嗪無此用途。
丙嗪的核心定義是吩噻嗪類抗精神病藥,需與名稱相近的抗組胺藥區分。用藥前應确認具體成分,避免混淆。
備戰并聯調整器材料分配茶話初潮凋而不落的地磁東方霍亂多重響應房室束主部高壓缸槳栎管靜止的糾偏卡型盒式磁帶居留細胞羅蘭圓麥丘恩氏三角碾碎試驗瓶狀心撬開期中決算熱穩定的熱緻散射熱衷的神經生物學十氫-β-萘酚私生子女之父确認令特種産品稅退縮壓力魏希布羅特氏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