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Hamming check
Chinese; man
bright; clear; clear-sighted; honest; immediately following in time
understand
【醫】 phanero-
【計】 verify
漢明校驗(Hamming Code)是由美國數學家理查德·漢明(Richard Hamming)于1950年提出的一種經典錯誤檢測與糾正編碼技術。其英文術語為"Hamming Code"或"Hamming Check",廣泛應用于計算機内存、通信傳輸和數字存儲系統等領域,用于檢測并糾正數據傳輸過程中産生的單比特錯誤。
奇偶校驗位嵌入
漢明碼通過在數據位中插入多個冗餘校驗位,形成特定長度的編碼字。校驗位的位置為$2^n$(如第1、2、4、8位等),數據位填充剩餘位置。每個校驗位通過異或運算(XOR)覆蓋特定數據位的奇偶性。
錯誤檢測與定位
接收端通過重新計算校驗位并與接收值比對,生成錯誤定位子(Syndrome)。若定位子為0,表示數據無誤;若非零,其二進制值直接指向錯誤比特的位置,例如定位子$101$對應第5位錯誤。
糾錯能力
漢明碼最小碼距為3,可檢測2位錯誤或糾正1位錯誤。擴展漢明碼(如SEC-DED)通過增加全局奇偶校驗位,可同時檢測雙比特錯誤并糾正單比特錯誤。
漢明校驗(Hamming Code)是一種由理查德·漢明于1950年提出的錯誤檢測與糾正編碼技術,主要用于數據傳輸或存儲過程中檢測并修正單比特錯誤,或檢測雙比特錯誤。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以經典的漢明(7,4)碼為例(4位數據+3位校驗位):
示例:若數據位為1010
,編碼後為1010011
。若傳輸後變為1010001
,校驗子計算為$011$(十進制3),即第3位出錯,糾正後恢複原數據。
漢明碼的糾錯能力與漢明距離(兩個等長碼字不同位的數量)相關。漢明(7,4)碼的漢明距離為3,可檢測2位錯誤或糾正1位錯誤。
漢明校驗是信息論和編碼理論的基礎技術,其思想在更複雜的糾錯碼(如裡德-所羅門碼)中仍有廣泛應用。
報送納稅申報表和會計決算表邊緣性狼瘡藏初始空間符號打爐單因子的等色的獨一無二的浮置換字符幹點高頻率幹燥化合體積定律化膿性玻璃體炎頸動脈内的開口端老年髋關節炎冷風高爐生鐵冷拉頸縮露光表麻醉指數密絲球盤旋柱色素炭黑順序微程式設計四肢分解算賬外放電壓味的危急排水泵